首页>
根据【关键词:视觉艺术】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
-
作者:
周丹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抒情诗
叶芝
视觉艺术
-
描述: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明确认可其诗歌创作与艺术之间的联系。由于家学与个人艺术趣味的影响,他摈弃了同时代诗人无病呻吟的诗风。他从视觉艺术作品中汲取了不少创作灵感,其抒情诗中显现出鲜明的视觉艺术主题、技巧
-
重写女性身体:对当下艺术中丑女形象的思考
-
作者:
陈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费社会
丑女形象
视觉艺术
女性主义
-
描述:
发掘出的是当下视觉艺术中的一类特殊的女性形象——丑女形象,即一种类游离于当下男性视点下的主流文化对女性审美之标准尺度,迥异于美女之刻板印象的女性形象。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向来被艺术空间边缘化的丑女
-
民国时期视觉艺术中的女性形象消费与物质美学
-
作者:
刘永亮
王力平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物质美学
消费
女性形象
视觉艺术
-
描述:
民国时期,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都市女性成为引领风尚的代表。女性形象在外销画、月份牌画、摄影、杂志、画报、广告设计、电影等艺术媒介中频频出现,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文化和消费符号。在视觉艺术作品中出
-
新中国成立后及文革女性视觉艺术中的时代表情与身份颠覆
-
作者:
刘永亮
王力平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形象
新中国
视觉艺术
女性
-
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在视觉艺术中出现的女工农兵形象、女知青形象和女红卫兵形象都表现出了女性激情洋溢、豪迈坚强的特征。女性和男性一样成为新国家的主人,她们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工业生产、阶级斗争
-
台湾当代女性艺术的性别解放
-
作者:
许如婷
来源:
玄奘资讯传播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妇女运动
再现
女性艺术
性别意识
视觉艺术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研究以台湾当代女性视觉艺卫,即传统视觉艺街(雕刻、油画、版画、素描与彩画)、影像视觉艺术(电影为主)及数位视觉艺术(动画、虚拟互动、空间装置)等多元面向为主题s 深入探究它们透过美术馆、影展与艺街
-
台湾当代女性主义视觉艺术的再现与传播方式
-
作者:
许如婷
来源:
世新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
妇女运动
再现
女性艺术
性别意识
视觉艺术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研究以台灣當代女性視覺藝術,即傳統視覺藝術(雕刻、油畫、版畫、素描與彩畫)、影像視覺藝術(電影為主)及數位視覺藝術(動畫、虛擬互動、空間裝置)等多元面向為主題,深入探究它們透過美術館、影展與藝術空間所再現的符號、象徵意義及性別意識之意涵。並且,研究試圖關注台灣女性藝術創作者於藝術環境中所受到的性別歧視、她們的創作呈現何種性別意識、她們如何與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團體集結,建構屬於台灣本土的女性藝術發展之獨特性?在歷經不同的女性意識訴求階段中曾經遭遇過哪些挫折,又如何突破困境,未來又需要面對哪些考驗?台灣女性
-
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女性形象(1949-1976)
-
作者:
郭红梅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
女性意识
家庭形象
毛泽东时代
自身意识
女性形象
美术
视觉艺术
-
描述:
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学界通常将其概括为是以男性为楷模的“铁姑娘”,从而认为,正是在“男女都一样”的口号下遮蔽了女性的自身意识。但若仔细考察这一时期不同阶段视觉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就会发现,这些女性形象有一个从家庭向非
-
浅析女性形象在中国近现代油画中的历史流变
-
作者:
谭永石
梁冰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流变
政治变革
图式化
张文新
女性题材
社会历史背景
美术创作
艾轩
艺术形式
视觉艺术
-
描述: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从单一到丰富多彩,其中的题材也是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作为油画中一个经常出现的题材在美术创作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油画的变化是巨大的,油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也是巨大的,这与中国发展的社会背景、政治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油画中的女性形象审美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历史,反之亦然,中国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作用于上
-
面对乳房
-
作者:
康正果
来源:
书城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哺乳
性感
部位
乳房
身体
女性形象
男人
视觉艺术
中世纪
贵族妇女
-
描述:
当大多数女人把身体的舒适看得比美观重要,当乳罩已毫无用处,当乳房已同脖子或脚一样失去性感,被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看待,女人才有可能挺起自由的乳房走向人群。女人大都喜欢突出身体的美感或性感,她们的努力和刻苦已经使得身体成了个人的负担和对生活的限制,身体几乎被刻意地塑造成一种外在于自我的东西。
-
五十年代中国视觉图像中女性符号的创造
-
作者:
李移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人民公社
农村女性
女性符号
视觉图像
毛泽东
农村妇女
女性形象
农民形象
视觉艺术
-
描述:
为什么在新中国形形色色视觉图像中出现那么多从事农业劳动的女性形象,并且在“工农兵”的组合中,农民形象的担任者无一例外总是女性。 在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中,土地和农民总是与男性相联系的。“男”字这个汉字,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说文解字》中说:“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妇女即使是生活在农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进行田间劳动的女农民。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依靠的主力军也正是这成千上万的男性农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显示了中共领导下男性农民的力量。然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