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1 条
-
《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宾瑟》中的爱尔兰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志敏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父权
女性特质
他者
女性形象
-
描述:
罗迪·多伊尔是当代爱尔兰最成功的小说家,被誉为继乔伊斯之后书写都柏林的文坛泰斗。多伊尔的小说关注的是都柏林的普通工人阶级,其中两部小说《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宾瑟》以爱尔兰女性为主题。通过研究这两部小说,这篇论文表明爱尔兰女性已经从传统缄默走向现代独立。同时,该论文认为,爱尔兰女性的地位和经历,是由经济体制、国家制度、教会、社会、文化结构以及妇女运动决定的。依据波伏娃的他者理论,本文指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爱尔兰女性被物化为他者。随着二十世纪后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妇女运动的影响,爱尔兰女性开始走向独立
-
女性身份的追寻:《啊,拓荒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汪文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啊
薇拉·凯瑟
拓荒者》
女性形象
美国文学创作
-
描述:
薇拉·凯瑟(1873—1947)是20世纪前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啊,拓荒者!》是草原三部曲之一,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经典之作。本论文将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分析《啊,拓荒者!》中展现出的女性在大自然中自我身份追寻以及对大自然的逐步认识与融合的过程,以此展现在拓荒年代的老中青三代女性的形象,颂扬人们在认识、接受自然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人类统治自然和男人统治女人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生态思想和女性主义相结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
-
唐仕女画与洛可可绘画女性艺术形象之比较
-
作者:
陈小记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仕女画
庄重
风情
女性形象比较
洛可可绘画
-
描述:
女性形象,从古至今都是艺术领域里不变的主题,无论中国的仕女图或是西方女性绘画题材,都是艺术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不同的审美追求,使得中西方女性绘画作品充满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唐代在经济、文化方面海纳百川,思想解放,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华丽的篇章,同样,西方洛可可时期也处于一个个性张扬,追求个体自由的绚丽时期;唐代的女性形象绘画甚至成为中国传统仕女画的典范,而洛可可时期的女性形象绘画也成就了洛可可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不可磨灭的印记;两者都在女性形象刻
-
黑人女性的苦难、觉醒和希望:从妇女主义的视野解读《宠儿》
-
作者:
马旭辉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妇女
妇女主义
自我意识
压迫
解放
-
描述: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创作的硕果累累,她的名字在美国的文学界家喻户晓。自发表第一部小说起,她就一直关注着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及精神状况,不仅全部小说都以她们为描述中心,而且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着黑人妇女的解放之道。本文以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出现的众多黑人女性形象为例,从妇女主义的角度入手,力图对此做一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托妮·莫里森和她的作品《宠儿》,女性主义和妇女主义的不同和联系以及托妮·莫里森的妇女主义观
-
试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
-
作者:
孔令然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经验
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
-
描述:
女性经验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起点,只有从真实的女性经验出发,女性才能找到自己的话语,除了女性经验这一决定性因素,性别概念作为一个有效的分析范畴,对女性文学批评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女性经验到女性的社会性别的分析,试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析庞德女性观
-
作者:
王潇
来源: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庞德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意象
生态批判
-
描述:
论述了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诗歌将自然中具体意象与女性形象结合的艺术特色。认为诗歌中丰富的女性描写,是庞德生命的体验,是其美学追求与对女性精神慰藉的彰显。从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庞德四首诗歌中的自然具象进行解读,分析了其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女性主义哲思。
-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作者:
刘岩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研究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冲击西方学界,后结构主义哲学话语介入文学批评,女性研究的研究理路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学说之间的契合与冲突,考察后现代视野下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呈现的新趋势,并由此观察女性研究学者在后现代语境下面临的新的学理挑战。
-
“魔女的理论”:析日本女性主义批评
-
作者:
王志松
来源: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文学史
改写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欧美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日本女性主义运动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掀起第二次浪潮,并形成了日本女性学和女性主义批评。日本女性主义批评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文学观,正在改写着日本文学史,是最具活力的批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将就此进行梳理和分析。
-
改革风云中的女人——浅论《沉重的翅膀》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秀玉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重的翅膀
女性意识
改革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洁在女性文学和“新时期”文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女性意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沉重的翅膀》是张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反映经济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旨在以题材的小说《沉重的翅膀》为研究主体,浅析作品中所写改革对女性的影响,以及小说中表现出的张洁的对男性审美观念和男性统治的反抗、对爱情的追求、女性自省等鲜明的女性意识。
-
《青草在歌唱》中玛丽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艺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意识
青草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视角
女性命运
作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青草在歌唱》是莱辛的成名作,自1950年出版以来一直广受赞誉。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分析《青草在歌唱》的白人主妇玛丽的女性形象,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探讨白人主妇玛丽女性命运和女性主义意识。多丽丝·莱辛以丰富的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并于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还荣获了欧洲另外的文学大奖,如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