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悲喜剧中的乐府女性
-
作者:
刘云生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兰诗
中学语文
使君
孔雀东南飞
乐府诗
刘兰芝
人格魅力
女性形象
陌上桑
罗敷
-
描述:
。也只有她们把乐府女性的美推到极至。尽管三首乐府诗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结局或喜或悲,却都同样折射出人格魅力光辉,给我们深刻的哲思价值。 人格魅力:追求平凡生活的幸福 千百年来,三位女性成为艺术长廊中
-
印度的中国女性研究
-
作者:
施雪琴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妇女
中国
国外中国学
印度
-
描述:
本文是对印度学者戈文德·柯乐尔博士(Dr.Govind Kelkar)所从事的现代中国妇女发展研究的简要评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作为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都值得学界关注。柯乐尔博士将中国妇女发展与现代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紧密结合,探求中国社会政治变化对中国妇女地位的影响。她在研究中提出的中国革命与性别政治化观点、她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与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妇女地位的影响以及对亚洲妇女地位变迁的比较研究都有助于我们认识性别在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以及亚洲社会变迁中的社会政治含义。
-
《觉醒》中女性人物的分析
-
作者:
赵永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
匮乏与满足
女性人物
-
描述:
凯特·肖邦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探讨爱情、婚姻、独立、自由等主题见长,并对女性生活状况给予一定的关注。凯特生活在一个废奴运动和女权运动兴起的时代。凯特对她的生活环境怀有强烈的兴趣并把她所观察到的事物表达成文字。凯特是真正重视女人的作家,她从来没有怀疑过女人坚强的能力。她的同情落在那些处于他或她的社会及生活状况中的个人身上。小说《觉醒》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它于1899年4月22日出版。这部小说因为道德问题受到全美国的普遍批评,而凯特·肖邦也被当地的一个艺术俱乐部解除了会员资格。批评家认为这部
-
妇女组织志愿者激励研究
-
作者:
徐宏卓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志愿者
激励
妇女组织
-
描述:
2010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也是上海市妇联成立50周年,在半个世纪的妇女工作历程中,妇联组织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团结妇女、凝聚妇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杰出的成绩,为新中国
-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女性主义神学与女性文学的相遇
-
作者:
郭晓霞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行性
女性主义神学
女性文学
内在联系
-
描述:
女性主义神学和女性文学是同一理论的两个不同但又密切交融的学科,二者在理论和主题上具有内在联系,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女性主义神学和女性文学在女性基督、圣母形象、叛逆者形象和伊甸园意象等方面具有可资研究的契合性,由此开拓了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
简谈春桃的女性主体意识:走进许地山《春桃》
-
作者:
戴群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立
爱情
女性主体意识
话语权
-
描述: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通过与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许地山笔下的春桃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体意识。
-
《诗经·国风》的花草女人
-
作者:
戴海敏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革
诗经
女性
-
描述:
本文从<诗经·国风>里出现的花革和女性形象中归纳出两者相互间的关系,重现女性的生活场景图,试图探宛女性在诗经时代的地位变迁和生活境遇.
-
独立的困境:方方《水在时间之下》的女性观照
-
作者:
张小龙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精神困境
方方
《水在时间之下》
-
描述:
方方小说《水在时间之下》塑造了水上灯、玫瑰红、李翠、慧如等分别具有新、旧伦理特性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不同的女性生存、抗争模式,揭示了女性的精神困境。
-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权意识
-
作者:
于晓楠
吴天英
杨冬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意识
女性
-
描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一直处于受压制、受奴役的地位,压迫愈深,反抗愈强。《简·爱》是一部表现女性意识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的女性形象。
-
论《简·爱》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
作者:
文静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独立
女性意识
平等
-
描述:
本文通过《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反抗压迫,要求独立自由,追求平等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反映出作者强烈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