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场域论观照下的女性文学
作者: 凌菁   来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去等级化   自主性   批判性   女性文学   场域  
描述: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考察女性文学特性和发展逻辑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通过对场域文化特性的分析探讨女性文学作为文学场中的一个次场,它具有自主逻辑性、去等级化、批判实践等特点,并分析女性文学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在文学场域中获得了自己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班戈大学孔子学院为妇女组织成功举办“中国妇女”讲座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   汉语教学   文化交流   华文教育  
描述: 2月19日,应Glasinfryn妇女组织(Glasinfryn Women Institute)的邀请,班戈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丽英教授、余萌老师和李志慧老师一起为该组织举办了有关“中国妇女”的讲座。张教授在讲座前即跟该组织的相关人员取得了联系,听取其关心的问题,并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张教授讲座的内容涉及中国的人口、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国的婚姻制度、独生子女、中国妇女的教育、妇女的工作、妇女在各行各业的比例、妇女的退休等问题,内容丰富。
幼幼”中的精神回归
作者: 吴佳燕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回归   精神指向   历史文化   大别山   革命战争   湖北浠水   小说文本   泰戈尔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何存中的小说大多数是"往回看"的。他来自闻一多的故乡湖北浠水,那里有着岿然矗立的大别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轰轰烈烈的现代革命战争;他出身于一个耕读传世、饱经沧桑的地主家庭。这些因子浸润到何存中的生命里,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他的小说文本里酽酽渗透着传统意义上的长幼之爱、女性之美,其精神指向就是"回归"。泰戈尔说:"我们一次次地离开,是为了一次次地归来。"任何一种形式的回归总是带有温暖怀旧
有女人的男人: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
作者: 叶文婕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厄内斯特·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小说以其简练明晰的散文语言为人称道,这一创作风格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作家。除此之外,海明威还以其作品中对男性形象的性格刻画而蜚声世界,被定义为一个描写男性气概的作家,很多评论家认为,男性形象是海明威笔下描写的重点,而女性形象的塑造是海明威的软肋。他笔下的女性要么是不择手段妄想操纵男性的毒蝎妇人,要么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只是作为男性形象的附属品而存在的失去自我的女人。
沈从文小说中的都市女性与乡村女性:以《绅士太太》和《边城》为例
作者: 王佳依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都市   乡村   女人  
描述: 本文具体浅析《绅士太太》和《边城》中的女性形象,对比他笔下的都市女人和乡村女人的特征和差异,来探讨沈从文小说中的“城-乡”关系。
中国女子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女权主义启蒙的再认识
作者: 徐悦超   来源: 旅游纵览(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启蒙   留日女学生   思想观念   中国女子   教育事业   留学生群体   女权主义   留日女子   中国留日学生  
描述: "女权主义(Feminism)思想萌芽于十八世纪初,女权主义最初是一些受过教育的商人和下层士绅阶层妇女发起的抗议运动,她们撰文反对男性在家庭中独断专行而把妇女放在奴隶的地位。"女权主义最早出现于法国,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义为女权主义。"中国女权运动兴盛于二十世纪前二三十年代,受过新式教育的中上层知识女性首先起来矢志于妇女运动自身权益的争取。"而近代中国女子留日的这段重要史实对其影响又很值得探讨。但二者关系复杂,涉及近代中国社会诸多方面,就此仅从近代中国女子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女权主义在教育、政治和思想观念方
唐代冠诗人与现代女性单身主义者
作者: 李小燕   来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冠诗人   女性单身主义  
描述: 的时代,也是女性文学大发展的时代,而成就最高的女作家几乎都是冠。道教对女性的尊崇以及唐代女性入道的兴盛催生了冠诗人,而冠诗人道的身份使得她们可以享受自由而广泛的社会交往,从而造就了她们的诗歌成就
妇女与国家的互动和同构——读《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中卷
作者: 畅引婷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座谈会   妇女解放   社会性别视角   政治生活领域   妇女运动史   中国妇女   父权文化   总序   口述史   理论与实践  
描述: 一口气读罢顾秀莲主编的《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中卷,[1]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妇女不能没有历史,历史也不能没有妇女;国家离不开妇女,妇女也离不开国家。妇女与历史、妇女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同构,留给
抓基层 打基础 增强社区妇女工作活力
作者: 郭丽梅   来源: 东方企业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作活力   基层建设   社区妇女  
描述: 社区妇女工作历来都是我党群众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既往的社区妇女工作中,我社区人员本着“党建带动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以社区妇女之家的建设为工作重点,在工作中服务社区妇女、服务家庭、服务社区,在社区妇女组织模式上力求创新,不断完善社区妇女工作体系,以社区妇女为中心,全力打造优质社区妇女优质服务,促进妇女工作良性发展。
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女性叙事策略分析
作者: 宋银苗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叙事   托妮·莫里森   女性叙事   讲述女性   想象女性  
描述: 女性运动与女性文学之间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共生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以及同时发生的黑人解放运动,给成名于那个年代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作品充斥着个性化的非裔美国女性的声音。从女性叙事中的想象女性、讲述女性和自我叙事三个方面,分析了莫里森的女性叙事策略。
< 1 2 3 ... 16 17 18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