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494 条
-
新课改前后德育教材中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徐群
来源:
课程教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育教材
人物形象
小学德育
-
描述:
以小学德育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为研究主题,对新课改前后小学德育教材中人物形象的性别、国别、身份(职业)、与现实生活距离、道德品质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提升小学德育教材使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充分发挥德育教材的育人功能,要重视教材中人物形象的选取与塑造,应丰富女性人物形象、增加现实生活中具备优秀道德品质的普通人物形象、体现教材的时代性、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回归生活”的价值理念。
-
昔李钤部家族研究述论
-
作者:
张琰玲
来源:
西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夏
家族
昔李钤部
文献
-
描述:
主要依据《元史》、明清史籍、文集、方志、碑铭等资料系统梳理了昔李钤部家族文献、研究动态,整理出《昔李钤部家族人物表》。昔李氏先祖仕夏,1226年降元,到元朝末年,其家族一直世袭大名路达鲁花赤与肃州达鲁花赤,长期活跃在元朝军事政治舞台上,居于元代上层社会,家族有迹可寻的人物63人,男性人物七世,41人;女性人物六世,22人。昔李钤部家族本姓“李”,仕夏后,为了同其国主李姓加以区分,谓“小李”,后演变为“昔李”或“昔里”。为沙陀人,唐兀氏(唐兀人)、西夏人、河西人的称呼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对西夏故地民众的泛称,不
-
“天真隽永,自在风流”
-
作者:
陆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沈从文的得意弟子,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文笔清新、感情真实却不失真理。在汪老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和谐、淳朴的世界,他崇尚乡土文学,又不排斥现代主义。本文从环境描写艺术、女性人物塑造、丰富的情节结构、真实的描写分析了汪老的写作艺术,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他的写作世界、人文情怀以及他对自然地颂歌。
-
笨花时代:铁凝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构建两性和谐的“村庄”
-
作者:
段惠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欲望
象征物
男权文化
男性人物
竹西
战争背景
铁凝小说
两性和谐
文学评论家
-
描述:
有文学评论家曾指出,“铁凝笔下的男性永远是小说的背景、附属物或象征物,她笔下男性‘缺席’,并永远‘缺席’。人们难以说出铁凝笔下男性的确切个性,男性的面孔总是模糊的,甚至成了一种单纯的象征符号。在《玫瑰门》中‘男人’有了点儿模样,但却是一个个软弱的、垂死而不堪一击的废物”。笔者认为,上述评论过于笼统与片面。从整体上看,铁凝笔下的男性人物确实不如女性人物积极、丰满,甚至在《玫瑰门》中为了刻意凸显司猗纹和竹西的强悍,铁凝设置了一群软弱、畏缩的男性形象,但我们不能
-
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金陵判词》两译本的典故翻译对比
-
作者:
张晓琳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的论
对比分析
《金陵判词》
-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因此其英译本不胜枚举,其中以杨宪益版本与霍克斯版本最具代表性。“金陵判词”作为整部小说的关键,对帮助读者理解《红楼梦》的内容起重要的作用。同时,“金陵判词”中多为诗歌,因此对“金陵判词”的翻译既重要又困难。本论文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入手,对比分析杨宪益与霍克斯两译本中对原文的典故的翻译所使用的不同方法,总结出哪个译本更符合目的论理论的要求,哪个译本更加适合译入语读者的理解,使译入语读者结合两版本的不同之处更好的理解《红楼梦》中主要女性人物的特点与命运。
-
刘晓庆大型史诗话剧《武则天》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凤凰生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大型传奇历史话剧《武则天》是著名影后刘晓庆继话剧《风华绝代》之后出演的的又一力作。《武则天》启用了《风华绝代》的原班人马,刘晓庆及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为观众奉上一出话剧大戏。特别娄乃鸣导演与编剧金海曙的加盟,专为刘晓庆与这位历史传奇女性人物打磨一部经典传世的《武则天》。时隔20年,毛戈平为刘晓庆再塑武则天,刘晓庆在1995年的电视剧版《武则天》中因成功饰演“武则天”一角而达到事业新高峰。
-
论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闪光点
-
作者:
林艾菲
来源: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貌特征
情感变化
矛盾
性格特点
-
描述:
小说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养料,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说是否成功的关键,而矛盾的人物性格是把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满的法宝。人物外形特征的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内心冲突的描写、人物感情的变化缺一不可。郭芙是金庸小说中一个颇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她刁蛮不服输、固执,但对亲人无私的爱单纯直接,在大是大非上能坚定自己的立场,是一个性格矛盾冲突的典型人物,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来看金庸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功力。
-
剧本改编过程中与原著一致性的保持
-
作者:
吴鹏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马英力剧本改编,娄烨导演的电影作品《推拿》继承了毕飞宇同名小说《推拿》的文学思路,最大限度地接近盲人的真实,即“盲人在明处,健全人在暗处”的生存状态,使小说与电影剧本在立场与风格上相一致。小说结构多线索式的逐条推进,为电影提供了剪辑的参照。从小说到电影剧本的变异过程中,对两个女性人物的重要特质——都红的过去,金嫣的追求,进行了弱化,直接采纳“都红的大拇指断裂,金嫣的痛哭”两个结果,删除了原因的铺垫,这样的改编提升了电影剧本的阴郁调子。
-
孤独者的战争——《床畔》中的英雄信仰
-
作者:
时梦瑶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英雄信仰
叙述方式
孤独者与大众
-
描述:
严歌苓的《床畔》(原名《护士万红》,刊载在《收获》杂志上),是她在2015年的最新力作。这部小说仍然承接了严歌苓作品的一贯风格,即以女性人物为中心,护士万红成为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严歌苓通过护士照顾植物人这一寻常人生故事的书写,将个人与集体对立起来,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孤独者与大众”的关系的重新揭示。正是这种关系的重提,我们看到一个关于“英雄信仰”这一古老而常新的文学话题究竟如何被重述。本文对于孤独者的英雄信仰以及作者的叙述方式,乃至这种英雄信仰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都一一作了阐释。
-
《红楼梦》的正本清源——曲沐先生红学研究评议
-
作者:
张劲松
来源: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沐
还原《红楼梦》
研究评议
《红楼梦会真录》
-
描述:
曲沐是海内外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他以执着而求真求实之精神研究《红楼梦》,从不迷信权威而只信服真理。无论是人物还是版本研究,他都不仅敢于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势,而且更敢于否定自己。曲沐以细读实证的方法比较程本和脂本的文字异同,从而正本清源,还原《红楼梦》本来面目。他偏爱研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特别是对林黛玉的研究更是情有独钟,研究时间最长,参悟最透,真知灼见亦最多,从多方面多角度比较观照她,为黛玉写心,画出她的的才情花魂。曲沐在学术风格上严谨而细腻,严守学术规范。对于《红楼梦》文本和人物形象的发掘,他皆以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