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妇联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大建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区政府   妇联   务实   回族   真抓实干   直接领导   郑州市   妇女工作  
描述: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妇联是一个团结、务实、真抓实干的集体。在管城区委、区政府和市妇联的直接领导下,区妇联不断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了全区的妇女工作。一、健全组织,夯实妇女工作的基石加强组织建设是做好妇女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管城区基层妇女组织不断健全,妇女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国妇联副主席黄晴
刘松玉:把民族服装“绣”到卢浮宫
作者: 王春晖   来源: 东北之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民族企业   女企业家   刺绣   韩国   卢浮宫   女性学   民族服装   服装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描述: 2006年3月,亚洲女性学会论坛在韩国召开,刘松玉作为吉林省唯一一个从事民族服装业的企业家赴韩国参加了这个论坛。能够参加这个论坛是许多亚洲成功女性和知名女性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刘松玉却有幸参加
颓废与救赎——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奴性意识
作者: 陈静   张平忠   来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奴性意识   悲剧意识   民族心理  
描述: 张爱玲站在女性的立场,以女性为主体意识写出女性生活、情感中的性别角色体验,揭示了女性内心的奴性意识,填补了中国女性文学史的空白.张爱玲心灵深处的悲剧意识使她的的写作无意中接续了鲁迅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揭示,对民族文化心理建构做出贡献.
Translating New Woman—The Different Images of Portia in the Translated Literature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作者: Luo   Lie   来源: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翻译文学   女子   话语建构   魏易   女权   新女性   世纪初   女性形象   威尼斯商人  
描述: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文学中十分活跃的女性形象,在林纾笔下她是一个博学机智而又温顺贤良的妻子,在包天笑的改写中表现为一位果敢睿智、并积极宣扬和支持女权的"律师"。随着2 0
元散曲的瑕疵与遗憾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式化   市民化   元散曲  
描述: 本文结合作品分析了元散曲作家塑造女性形象时所出现的市民化、模式化的倾向,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 翻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诸多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活跃其中,堪称文学画廊中光彩夺目的奇葩。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民歌到唐诗、宋词,女性题材的作品数量多、质量高,一直被后人称道。在元散曲中,表现女性生活和男女爱情的作品为数也同样不少。元代散曲作家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从整体上看具有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元散曲是一种市井通俗文学,为“街市小令,唱尖新倩意”,故在女性的描写对象上,散
论赵玫历史叙事中的性别意识
作者: 卢桢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女性经验   欲望   赵玫   身体   武则天   女性历史   性别意识   工具化   女性人物  
描述: 以性别视角观之,在文学史上传统的历史叙事中,女性处于集体缺席的“失语”状态。198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思潮尤其是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渗入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部分女作家开始尝试建立一种由性别意识作为基本支撑的历史叙述,即所谓“走进历史隧洞的女性写作”(刘思谦语),在这之中,女作家赵玫的历史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从1993年到2000年,以善于写女人著称的赵玫把视角深入盛唐宫廷,先后出版了《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①等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选取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开放的唐王朝,进入女性内心,以细
“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下)
作者: 张京   来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传播   监测报告   青少年学生   议题   数据库   中年女性   性别  
描述: 本刊邀请著名女性主义学者荒林主持“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二月推出第一辑后,获得了相当反响,现选发与第一辑构成响应的第二辑学术专栏,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主持人荒林的话】首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推出石潇纯《和谐女性主义与性别关系的重构》、赵莉《博客:假想的女性主义传播新基地》、张京《“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上)和《网络时代的女性产品——再谈“芙蓉姐姐现象”》后,关于和谐女性主义话题、网络前沿和视觉媒介时代生活与性别的关系,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凌菁、梁瑛《网络媒介与
关锦鹏电影的性别意识
作者: 郑冬瑜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锦鹏电影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探讨香港导演关锦鹏电影的性别意识,提出关锦鹏电影的性别意识既不是大多数男性导演的男性中心视角,也不是女性主义导演策略性的激进观点,而是超越两性之上,相对平等而人性化的观念。关锦鹏始终关注女性的生存情境,致力于刻画女性的心理活动,挖掘女性的内在刚性品质,让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本文从四方面加以论述。首先通过分析关锦鹏的成长过程与个人经历,了解他的性别意识。其次通过对关锦鹏电影的女性题材、叙事视角和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其电影内容表达的性别意识。第三通过对关锦鹏电影的画面、声音及细节设置的分析,探讨其电影影像
出入中西写红妆
作者: 严小红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学价值   林语堂   女性形象   文化动因  
描述: 自称“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自诩为“一捆矛盾”,其思想、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都具有多重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特征,并集古今中外文化因素于一身,“看似中西结合,却又不中不西,又中又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林语堂倾其一生关注女性问题,极力倡导男女平等、女性独立自主等现代观念,表现出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意识。在他创作的七部主要的小说中,也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对女性世界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作者塑造出异彩缤纷的女性群像,她们不仅拥有天资灵秀的外貌,还表
东西方之间的游走:白先勇小说中的性别论述与精神怀乡
作者: 司雯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先勇   伦理   怀乡   男性   中国女性  
描述: 对母亲的热爱与依恋使得白先勇在其作品中描述了多种女性形象,代表的是“女性——母亲——故土、母语——精神怀乡”这样一条主线,其笔下的主人公,无论是在中国社会环境中的女性,还是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女子,对传统文化和对西方文化的性别定位都采取一种欲罢不能或者欲迎还拒的矛盾心态,身体解放后主体意识的攻击性以及作为都市物质符号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白先勇对中国传统女性的现代性构筑。作为一个男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同性恋者,白先勇先生或许是希望通过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对女性的意义,来反思整个中国人的性别意识形态。同时,有着大陆
< 1 2 3 ... 142 143 144 ... 199 200 2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