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士比亚笔下恶女人形象试析
-
作者:
刘和鸣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麦克白夫人
安东尼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伦理道德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莎翁三十七个剧本共写人物一千多个,其中女性一百四十多个,有赞美的,有谴责的,这在他创作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这种变化与当时的社会以及作者本人的思想变化有密切关系。莎翁笔下的恶女人是现实的反映,其中有贪图亨受,在肉欲的放纵中毁其一生的,有追权逐利的,也有丧失人性的迫害狂式的人物。莎翁评价女性人物是以人文主义的伦理道德为标准的。他笔下的恶女人具有多重性格。
-
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
作者:
秦家琪
刘红林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凌叔华小说
女性视角
女性世界
婉顺女性
丈夫
《花之寺》
小姐
作品
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
描述: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现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个角落:这里的作品虽然“没有眼泪,也没有血,也没有失业或饥饿”,以致在当时或后来,都没能引起评论者太多的注意,然而,它们委婉细致地描述了“五四”时代女性世界里的某些人生悲剧,凝聚着“五四”时代女性对社会生活的谛视、探索与思考,同时也深藏着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经验;历史最终没有忘记它们,这就是近年来重新引起人们重视的,现代女作家凌叔华的
-
当代女大学生心态浅析
-
作者:
余亚平
来源:
当代青年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殊教育
特殊规律
女学生
高校
当代女大学生
二年级
心理行为
女性形象
发展过程
大学生心态
-
描述:
这些年,高校的女学生比例逐年上升,就上海师范大学而言,全校一、二年级学生中,女学生平均数已超过70%,有些系科竟高达90%以上。为了真实、客观地了解女大学生心态的各个方面,针对其心理行为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特殊规律性施之以特殊教育,我们在该校文理科十几个系310名女大学生中,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就四
-
《春桃》的魅力
-
作者:
阎奇男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桃》
许地山小说
戏剧
魅力
反传统思想
丈夫
爱情
传统观
第二者
王八
-
描述:
许地山的短篇小说《春桃》发表在1934年《文学》3卷1号。就它的思想艺术魅力来说,是很独特的。可谓许地山小说的一朵奇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难得的珍品之一。过去似重视不够,近年来有了较多的注意和较高
-
论《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
-
作者:
张朋钊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三部曲
小资产阶级
舞阳
巴金
鲁迅
茅盾
个性解放
悲剧命运
时代女性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画廊,绵延伸展,幽曲尽致,色彩斑澜。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分别以他们所熟悉的题材和擅长描写的人物,在争奇斗艳的现代文坛上各领风骚。如果说鲁迅以他深沉、冷峻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旧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形象;巴金笔下是“五四”前后到新中国成立前青年一代的命运;老舍的艺术刻刀下是完整的市民社会,那么茅盾则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和城市的“时代女性”形象贡献于现代文学,为现代文学艺术的画廊增光添彩的。特别是在茅盾早期的创作中,“时代女性”形象独具丰姿,颇为引人注目。这组小资产阶级
-
茅盾创作中两种类型“时代女性”小议
-
作者:
罗建平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议
两种类型
小资产阶级
舞阳
静女
茅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小姐
苏辛
时代女性
-
描述:
茅盾的小说和剧本创作中,有上百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即“时代女性”形象。这些“时代女性”无不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活跃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阶段,并成为茅盾创作中的一个系列。尤其是茅盾还紧紧抓住时代特点和阶级特点来塑造这些“时代女性”,不仅写出了她们的热情与苦闷,追求与沉沦,而且给她们指出了新生的路:小资产阶级女性知识分子,必须投身于工农群众之中,与工农同呼吸、共命运,彻底改造旧思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
安娜·卡列尼娜与简·爱形象比较浅议
-
作者:
宋建峰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主人公
形象比较
上流社会妇女
列夫·托尔斯泰
罗切斯特
简·爱
爱情
贵族社会
《安娜·卡列尼娜》
-
描述:
一八四七年,《简·爱》以它深沉蕴籍的力量震撼了整个英吉利海峡傲慢守旧的人们,二十年后,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也同读者见面了。岁月的苍桑,人世的浮沉,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两部作品不仅没有消失或褪色,相反,却以它深刻的社会内容,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以及广阔的异域生活画面,起各国学者和人民的珍视。尤其是作者倾其心力刻画出来的两个女性形象,凝重而厚实地描叙了十九世纪中期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曲折道路。尽管这两个女性形象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但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
-
女性画廊中的三棱体——试论弗洛伊德的“心智三重”与梁晓声笔下的姚玉慧
-
作者:
王灵芝
来源:
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唯乐原则
八十年代
中国文学
雪城
青年作家
简·爱
梁晓声
人物形象
三重
-
描述:
在八七级中文函授生的暑假授课中,当讲到文学批评一章时,我们师生一同讨论评价了青年作家梁晓声的《雪城》,特别着重对女知青营教导员姚玉慧的三重性格进行了探讨和评价,从而提高了函授生分析作品、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梁晓声在他的长篇小说《雪城》中,为读者精心塑造了一个奇特的女性形象——北大荒兵团女教导员姚玉慧,借以向人们展示了那个畸形时代中的一个寂闷、
-
窦娥的冤案与波希霞的审判
-
作者:
潘传文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窦娥冤
民族
资产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特权
资本主义萌芽
现实生活
非人性
社会生活
-
描述:
《窦娥冤》是元代作家关汉卿在一二九一年后,晚年时期创作的一个著名悲剧。它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窦娥遭遇,控诉了在古老中央帝国里,如何利用封建礼数作为奴役人的工具,使一个善良、美丽的女性无端地惨遭灭绝人寰杀戮的暴行,演出了一幕十分令人痛心的惨剧。威廉·莎士比亚于一五九七年推出社会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它围绕一磅人肉的法律纠葛,塑造了新型女性形象波希霞。她淳朴、自信,有才智、有魄力。在“人性”与“非人性”,“正义”
-
现代知识女性的心理踪迹——丁玲和张洁的小说比较
-
作者:
赵福生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特征
孤独感
新时期
基本方式
小说创作
爱情观
自我安慰
知识女性形象
悲剧命运
社会现实
-
描述:
文章认为,“从‘五四’到新时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小说创作中,相当部分的知识女性形象具有一个普遍而突出的心理特征:“孤独”,“这些生活在不同时代的知识女性,面临的却是同样的孤独:或到处碰壁,走投无路;或落落寡合,形影相吊,孤独几乎成为她们生存、生活的基本方式,孤独感也就成为她们的主导心理”。文章还指出“知识女性的爱情观与社会现实的某种脱离。她们不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的高度来自我安慰,就是把理想下降到现实的基地上屈尊迁就,两者都逃脱不了爱情的悲剧命运”。
<
1
2
3
...
10
11
12
...
36
37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