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主人公安娜
作者: 苑霖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描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19世纪的世界文坛堪称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俄国文学史最丰满的女性形象出现,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迄今尚未被超越的最美女性形象之一。这是一个悲剧,一个给人以深刻的悲剧。
浅析列夫·托尔斯泰妇女观的保守面
作者: 燕乔敏   海晓红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妇女观v保守面  
描述: 本文通过对安娜、娜塔莎和玛丝洛娃这三个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得出列夫·托尔斯泰的妇女观具有保守性的一面,并从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及宗教意识等方面探讨其妇女观的保守面产生的原因。
解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作者: 朱晓东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列夫·托尔斯泰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他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名字风靡世界,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其作品的题材大多密切联系了俄国人民大众的家庭生活和爱情。作者通过对所有作品中都存在的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的鲜活描写,来阐述自己的妇女观。为了浅析其笔下形象各异、个性鲜明的女主人公形象,本文试图从托尔斯泰的生活、家庭背景、所处历史背景以及作家的道德标准观方面入手。
列夫·托尔斯泰的自然观与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 张兴宇   来源: 俄罗斯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观   列夫·托尔斯泰   大自然   人物形象  
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赋以大自然完美、至善的意象,张扬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大自然对人的道德情感的激发作用。在托尔斯泰的笔下,下层人民和正面贵族女性形象往往与大自然保持着密切无间的联系,通过他们作家表达了对素朴的生命理想和自然生存方式的推崇;同时,借助大自然这一与人自身自然本性和社会物质文明相对比的意象,作家亦揭示了人被社会化后的精神异化现象及文明对人物内在精神层面的消极影响;作为托尔斯泰笔下著名的人物群像,"忏悔贵族"们无一例外均受到大自然的感召,在心中意识到原本善的自我,进而确立了其生命意义,并走向了其人生道路上自
安娜悲剧根源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作者: 张文静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   悲剧  
描述: 安娜是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的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悲剧女性形象。现在学术界多数批评家都倾向于从道德批评的立场去解读安娜,本文笔者将试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探讨造成安娜悲剧的根源。笔者认为安娜最终走向毁灭是她不得不面对伦理和爱情的艰难抉择,这是导致她悲剧的引擎和根源。
安娜·卡列尼娜:道德秩序的叛逆者
作者: 唐海燕   来源: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列夫·托尔斯泰   道德秩序   《安娜卡列尼娜》  
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女主人公安娜作为一个极富女性魅力、又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特征的悲剧女性形象,一直以来备受各国评论家的关注。文章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道德秩序和她独特的个性入手,分析其叛逆性格特征的产生、发展以及最后形成的原因,认为是当时历史时代的变革促成了安娜对爱情,对自由追求,是时代的潮流将安娜推向了反判的道路,逐步地走向个性的解放。[著者文摘]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列夫·托尔斯泰——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厌女情结
作者: 曾圆圆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情结   列夫·托尔斯泰   女性主义   两性和谐  
描述: 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 读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妇女观。托尔斯泰塑造了大量鲜活灵动的女 性形象,他不仅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描绘了俄国妇女所遭遇的种 种迫害和屈辱,而且对女性的命运表现出深切的关注与同情,从 而体现了真诚的人道主义。托尔斯泰真实地描绘了女性的悲剧命 运,并以此来控诉俄国的国家制度、法律制度和宗教制度对女性 的残酷压迫,因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就成为俄罗斯文学最伟大 的艺术成就之一。但与此同时,作家又采用落后的文化理念去解 释女性悲剧的原因,去寻找女性的出路,这就体现了作家
房子都让老爷们儿住了,老娘们儿住哪?
作者: 陈平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莫斯科   女子   列夫·托尔斯泰   女权主义者   最高指示   诉求对象   女性形象   房地产业   房屋买卖   五四运动  
描述: 房子都让老爷们儿住了,老娘们儿住哪?
从《日瓦戈医生》看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陆同   宋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观念   文学作品   日瓦戈医生   文学里   列夫·托尔斯泰   帕斯捷尔纳克   达吉   俄罗斯东正教   一个女性   俄罗斯文学  
描述: 女性观念一直都处于俄罗斯东正教文化体系的核心地位,是俄罗斯文学有别于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宗法制度、传统观念和自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下,女性长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18世纪末,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开始被赋予神圣的使命:她们有着人性的光彩和性格的魅力,被视为家庭甚至社会存在的希望。她们的命运通常是充满苦难与不幸,内心却自由而坚强,她们的形象也在苦难的磨砺中变得崇高而庄严,这种倾向在20世纪初的文学里达到顶峰,
爱立足于生命:比较安娜·卡列尼娜与杜十娘的“他者”形象
作者: 张莉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警世通言》   安娜·卡列尼娜   波伏娃   列夫·托尔斯泰   女权主义者   西方女权主义   李甲   杜十娘   冯梦龙   人格独立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初期的代表性作品。文中的安娜形象被女权主义者认为是妇女争取人格独立的代表、女权主义的先驱。无独有偶,在古老的东方,苏州才子冯梦龙的代表作《警世通言》里也有一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杜十娘,她看清了人性的虚伪、男女精神世界的差异,最终走向死亡,寻求精神上的解放。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来自不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