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端木蕻良小说中男权统治下的悲抑女性形象
作者: 张倩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悲抑女性   男权统治  
描述: 端木蕻良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其中有女贵族、下层婢女、都市少女等,她们都是生活在男权社会统治下的悲抑的女性。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压制,自身对男性严重的依附心理都直接、间接地造成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她们要想找到出路、获得解放,就必须建立独立觉醒的意识。
炙热和悲凉的精神家园*——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
作者: 江涛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萧红   人性关照  
描述: 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性作家,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意识,她们以天生的敏锐的洞察力将女性主体的切肤体验推向了男性从未抵达过的深刻之地。在她们的作品中,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用炙热和冷漠编织着属于女性的悲剧,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关照”。她们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女人生如夏花的生命轨迹,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简谈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社会角色的转换
作者: 吴永社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腊神话传说   社会角色   女性  
描述: 古希腊神话向我们描绘了广阔的古希腊社会生活画面,其中众多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如何从主宰创造的女神转换为男性的配角的。其轨迹大致是从至上女神——男神家属的女神(妻子、女儿)——男性英雄的财产,社会历史从女性拥有话语权的母系社会发展到了男性掌控话语权的父系时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就从操控一切变为一切都被操控了。
论李劼人“大河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廖鹏飞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外恋   精神资源   女性意识   话语权争取   觉醒  
描述: 清末民初,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在几千年男性话语掩盖下初次显现曙光,这在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中也有突出表现。李劼人执着于女性形象塑造,用家庭这个空间来反映女性话语权的争夺,以婚外恋这一具有先锋性的方式来演绎女性意识的变换,并把川妹子的独特性格作为一种可能性的精神资源来构建女性话语,展示了作家对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思考与可能性的选择。
对唐传奇《任氏传》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周艳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氏传   女性形象   唐传奇   女性主义  
描述: 《任氏传》是唐传奇中的经典名篇,其中女主人公任氏多被定位为一个热情追求爱情的下层妇女形象。但我们运用女性主义的阅读策略对文本进行分析,可发现隐藏在文本之后的男性对于女性群体的物化、忽略、规范和控制。
解读《围城》对苏文纨的男性偏见
作者: 常凌翀   符银香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苏文纨   男性偏见   方鸿渐  
描述: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名著,它集中而深刻地刻画了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形象,从而反映了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围城》在塑造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女性形象时,潜意识里隐含着作者对笔下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所提出的种种不公平的指责,流露出以作者为代表的男性对女性的曲解和偏见。并且,作家运用作品中叙述者的绝对权威,无形中剥夺了这些女性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论李劼人的女性观
作者: 王琳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劼人   自我意识   女性观  
描述: 李劼人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而独特,形象地体现了李劼人对女性命运的理性思考,也反映出作者的女性意识与观念.
反思《二月》——一种女性主义解读视角
作者: 程玖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男权意识   《二月》  
描述: 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反思柔石的经典之作《二月》,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反映出现实中女性的生存状况,但由于作者并没有把她们同时整合进女性视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女性自身的生命逻辑与生命欲求,抽空了女性生命本应具有的丰富性,呈现出男性中心意识和男权文化传统。
安娜·卡列尼娜与简·爱形象比较浅议
作者: 宋建峰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主人公   形象比较   上流社会妇女   列夫·托尔斯泰   罗切斯特   简·爱   爱情   贵族社会   《安娜·卡列尼娜》  
描述: 一八四七年,《简·爱》以它深沉蕴籍的力量震撼了整个英吉利海峡傲慢守旧的人们,二十年后,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也同读者见面了。岁月的苍桑,人世的浮沉,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两部作品不仅没有消失或褪色,相反,却以它深刻的社会内容,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以及广阔的异域生活画面,起各国学者和人民的珍视。尤其是作者倾其心力刻画出来的两个女性形象,凝重而厚实地描叙了十九世纪中期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曲折道路。尽管这两个女性形象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但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
欢舞性灵:女性文学“身体文本”叙事模式的生命旨趣
作者: 张鹏飞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话语   女性文学   身体文本   生命旨趣  
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艺苑20世纪90年代亮丽登场的女性作家,努力探寻业已被社会传统的群体经验所压抑、遮蔽、篡改的真实的私密空间,试图解析麻痹持久的性别与话语的权力结构及性别冲突;并重新哲理性地掌控人类的生存状态,从而始终张扬着女性文学身体文本叙事模式的生命情趣。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