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追求】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女性的追求、女性的变异和性爱的升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1976-1989)女性文学的衍变
-
作者:
王传满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追求
新时期女性文学
性爱升华
-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呈现出爱情、事业双重追求中的阻遏与困惑,女性行为、女性精神的双重异化,性与本能、性与道德的双重升华与超越等诸种表征。
-
不同的追求,相似的结局:试析《米德尔马契》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付东博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追求
乔治·艾略特
家庭
女性
-
描述:
乔治·艾略特,一个不凡的女子,19世纪英国一位重要的作家,她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却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她的小说充满了真挚的道德与人性关怀,关注社会状况和政治趋势,把当时英国大的社会环境融入到小说中。在西方,对乔治·艾略特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的研究很早就受到了重视。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亨利·詹姆斯就开始关注乔治·艾略特,把她看作是英国小说中忠于生活和经验的有机小说的创造者和伟大的榜样。20世纪英国文学批评家F·R·利维斯认为乔治·艾略特是英国小说伟大的传统之一。不只是男性批评家关注乔治·艾略特,
-
永恒的矛盾与追求:论波德莱尔的文艺观
-
作者:
成媛媛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艺观
追求
矛盾
波德莱尔
-
描述:
诗歌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对波德莱尔的文艺观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挖掘出其文学景观背后永恒的矛盾与追求。从波德莱尔对浪漫主义的定义,对浪漫主义要素的分析,对浪漫主义作家的态度出发,对
-
唐代女诗人创作心态研究
-
作者:
宋睿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追求
创作心态
女性文学
唐代女诗人
-
描述:
女性是一个不朽的话题。学术界研究女性的论著相当多,但这些论著大多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而较少涉及女性的文学创作,由于女性在封建社会和文学艺术发展中的边缘身份以及女性相关历史资料的欠缺,有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便更为薄弱。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代诗坛上,众多男性诗人大放异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一部分诗人、作品历来引人注目,与其相关的研究资料浩如烟海,而唐代女诗人及其创作却往往被人忽视。受政治、宗教、伦理诸因素的影响,唐代涌现出了大量的女性诗人,这些女诗人凭借其独特的体验,创作了一批体现
-
略论丁玲“莎菲型”女性形象
-
作者:
赵慧研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菲型”
追求
民族责任
女性命运
抗争
-
描述: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元老级作家,由于本身是女性作家,出于本能,她在作品中倾注更多对其笔下女性形象命运的关注,通过一个又一个“莎菲型”女性形象的刻画,展示其创作生涯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女性对于婚姻爱情的追求和对于自身命运的抗争,更体现出女人作为人本身而勇于承担社会及民族责任的担当感。
-
伤心桥下烟波绿——《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邓晨曦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歌
成长
追求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
女性
-
描述: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收录了颜歌2008年至2015年撰写的五篇中篇小说。从《白马》中的小女孩蒲云,到《奥数班1995》里的母亲刘启华,颜歌在这本故事集中刻画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笔者拟从女孩、母亲、离婚丧偶的女性不同角色来分析颜歌笔下的女性形象。
-
压抑、追求、叛逆——《荆棘鸟》中克利里家族三位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张金阳
白雪芳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追求
命运
压抑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小说《荆棘鸟》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在父权制社会里与命运抗争追求幸福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揭示在女权运动发展的不同阶段她们身上所萌发的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与其个性、命运之间的联系。
-
浅析茅盾《蚀》三部曲中时代女性之漂泊
-
作者:
许舒婷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求
希望
漂泊
幻灭
时代女性
-
描述:
茅盾所创造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无疑是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虽形象性格各异,但都饱尝大革命时期带来的精神之苦,有一种漂泊之感。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时代女性内在漂泊感的缘由以及她们的漂泊状态。
-
一曲悲壮的赞歌:论《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的“病”
-
作者:
程美林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萨拉
“病”
追求
自由
-
描述:
时代,萨拉似的新女性形象是不被接受的,是遭唾弃的、是病态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萨拉的"病"呢?它将从萨拉勇于追求欲望,萨拉自制恶名和萨拉对查尔斯·斯密森的自我意识的启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
童话中的女性人格
-
作者:
尹琳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求
童话
爱情
阶层
女性
-
描述:
童话,作为儿童童年教育的一部分,其含有父权社会烙印的思想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儿童长大后会根据童话中的女性形象来作为自己人格塑造的一个潜在标准,童话中有的充满性别偏见和导向的观念对女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经典通话《海的女儿》中女性人格的分析来揭示到底童话中哪些对今天女性人格形成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