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挣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
-
作者:
李莉
孔健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简·爱
主体意识
性别
-
描述:
简·爱是一个具有通俗和高雅双重性格的女性形象。在《简·爱》问世之后,她的魅力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她具有极强的独立和自强的性格特点,能够维护个人身份和尊严,同时在争取两性平等时也作出了巨大努力
-
性别·语言·族裔身份:论美国华裔女作家的语言建构
-
作者:
张芝花
来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身份
美国华裔女作家
-
描述:
在经过历代作家的努力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终于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华裔美国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之下,为了实现语言建构,不仅要获取女性性别身份的社会认可,而且要获取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话语权
-
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
-
作者:
李斌
来源:
新学术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叙事
身份
陈染
战争
-
描述:
女性文学中的性描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本文即从女性的身份、男性的身份和性爱叙事三个方面对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进行全面的分析。性,既是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又是一种丰富文的化想象;既是女性文学向世界撕开的伤口,又是她展示自我的极限。性,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
《慈悲》中的规训权力解析
-
作者:
鹿琴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慈悲》
规训
女性
-
描述:
《慈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本文试图借助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来解读小说,探讨小说中的女性群体在蓄奴制和父权制的规训下,艰辛地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这对我们研究黑人女性文学和妇女解放运动有重要意义。
-
试论宋词中女性形象的身份多元化现象:以周邦彦词为中心
-
作者:
林丹妮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多元化
周邦彦
宋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由于宋代歌伎业的繁荣和理学对妇女的禁锢,多数学者认为宋词中的女性多为歌伎,故而擅长写恋情词的周邦彦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多被认为是歌伎。其实不然,这些女性形象多数是身份不明的。拟以史料为基,以史证词,从
-
迁移过程中的身份重塑—析亨利·汉德尔·理查森的《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三部曲
-
作者:
李玲玲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
身份
迁移经历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
玛丽·麦昂尼
-
描述: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1870-1946)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通过鲜活的人物塑造与深刻的心理描写极大丰富了澳大利亚文学传统。在她的代表作《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1930)出版后,她还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是由《幸福的澳大利亚》(1917)、《回家》(1925)、《最后的归宿》(1929)三部作品组成的三部曲。目前对《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这部作品的研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批评家们大多聚焦于男性主人公—理查德·麦昂尼却忽视了对女性主人公—玛丽·麦昂尼的研究。
-
从芭芭拉·皮姆的《秋日四重奏》看身体视角中的老年女性身份建构
-
作者:
崔恩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秋日四重奏
芭芭拉·皮姆
身份
身体
老年女性
-
描述:
自1977年出版并入围当年布克奖短名单以来,英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皮姆的晚年创作的《秋日四重奏》因其几臻完美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的社会关怀成为了皮姆最为人知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皮姆所熟谙的小型格局内的人世变迁为依托,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宣布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英国为背景,通过对在一起工作的玛莎、莱蒂、诺曼、埃德温的四位临近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的审慎观察,唤起英国民众在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作为当代英国女性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作家,芭芭拉·皮姆的作品尚未在国内英美文学批评界引起任何重视,因此对其代表作的研究是
-
性别、身份与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基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中的巧媳妇故事与仙妻故事的比较研究
-
作者:
王均霞
来源: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叙事线索
身份
巧女故事
女性形象
性别
-
描述:
故事和仙妻故事的比较研究,分析故事讲述人的性别、身份及其叙事线索,可以发现,巧女故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本质上并未超出传统父权制对于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框定,相反,它恰恰是传统父权制对女德的规范在民间教化实践的结果。从中国女性民俗研究的历史脉络来看,巧女故事中所透露出来的反抗意识更可能是研究者建构的结果。
-
《印度之行》中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研究
-
作者:
夏小元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不确定性
爱·摩·福斯特
《印度之行》
杂糅
-
描述:
,但是极少涉及到殖民制度所带来的文化对立下的身份问题。随着后现代主义者们对多元化的呼吁,这部作品中所体现的身份的不确定性成为学界中一个新的研究焦点。“身份”被引入文化研究中,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
-
浅析《黄色墙纸》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李吟
来源:
蚌埠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身份
吉尔曼
《黄色墙纸》
自由
性别
-
描述:
通过对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解读,认为将其归为“疯癫”类型仍是父权制社会意识形态话语的体现。她的“疯狂”行为其实是一种找寻自我、追求自由的方式。吉尔曼通过刻画该女性形象,藉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甚至女性创作的压抑,打破了传统性别、身份的二元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