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夏洛蒂·吉尔曼《黄色墙纸》的结构主义解读
作者: 刘英峰   张维峰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洛蒂·吉尔曼   《黄色墙纸》   二元对立   结构主义  
描述: 女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运动的领导者。她的代表作《黄色墙纸》被公认为是美国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从结构主义视角来看,作品在主题、背景、人物刻画及象征手段的运用上,无不体现了二元对立的思想。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黄色墙纸》的功能文体分析
作者: 陈娇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色墙纸》   女性主义意识觉醒   功能文体学  
描述: 本文主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的人际功能对夏洛特·柏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进行分析。小说《黄色墙纸》是吉尔曼的代表作,也是吉尔曼关.于女性主义主题的作品之一。通过创作这篇小说,吉尔曼塑造了一位竭力挣脱父权社会控制、最终成功获得自主和自由的女性形象。小说关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主题吸引了国内外的学者。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人际元功能角度分析吉尔曼时代女性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从属地位,揭示夫妻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达到控诉女性遭受压迫这一目的。研究旨在表明女
吉尔曼短篇小说《黄色墙纸》的功能文体分析
作者: 赵晓囡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态   功能文体   《黄色墙纸》   语气   主位  
描述: 系统功能文体学为我们提供了较完整、全面的文体分析框架,其核心是"功能"思想。本文以吉尔曼的代表作《黄色墙纸》一文为样本,对其主位结构特征、语气结构特征和情态系统特征进行分析,来探索功能文体对于分析女性文学文本的应用价值。
美国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作者: 何少华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黄色墙纸》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双重身份  
描述: 《黄色墙纸》描写了美国妇女受到她们丈夫的控制以及男权影响的痛苦经历。本文着眼于故事的内容、作者的经历两个方面,解读19世纪末女权状况,以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吉尔曼试图唤醒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由于她兼具受束缚的女性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其疯癫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19世纪女作家构建自己女性文学传统的努力。通过疯癫,女性得以反抗社会的压抑,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保持其独立的身份。
美国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高教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黄色墙纸》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双重身份  
描述: 《黄色墙纸》描写了美国妇女受到她们丈夫的控制以及男权影响的痛苦经历。本文着眼于故事的内容、作者的经历两个方面,解读19世纪末女权状况,以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吉尔曼试图唤醒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由于她兼具受束缚的女性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其疯癫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19世纪女作家构建自己女性文学传统的努力。通过疯癫。女性得以反抗社会的压抑,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保持其独立的身份。
浅析《黄色墙纸》中的女性主义
作者: 李吟   来源: 蚌埠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身份   吉尔曼   《黄色墙纸》   自由   性别  
描述: 通过对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解读,认为将其归为“疯癫”类型仍是父权制社会意识形态话语的体现。她的“疯狂”行为其实是一种找寻自我、追求自由的方式。吉尔曼通过刻画该女性形象,藉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甚至女性创作的压抑,打破了传统性别、身份的二元对立。
试析《黄色墙纸》和《最蓝的眼睛》的叙述共性
作者: 王含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黄色墙纸》   《最蓝的眼睛》   颜色政治   非线性叙述   叙述共性  
描述: <黄色墙纸>和<最蓝的眼睛>这两部女性文学作品艺术并阶段性地论证了权力与他者这一矛盾体在美国的历史变迁.按照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两小说在标题、内在化现象、非线性叙述和他者的出路等诸多方面存在思考上的相通点.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