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吉尔曼作品中“新女性”形象构建探索
作者: 李丽芳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尔曼   新女性   小说  
描述: 吉尔曼作为19-20世纪之交的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她在系统研究美国的性别政治问题基础上,通过创作小说并以此作为宣传其思想的工具,塑造了大量的“新女性”形象,作者通过空间转向揭露和控诉了父权制对女性压迫,以理想化的手法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刻画了不同的成功女性形象,在作品中吉尔曼通过重新定义母职让的“新女性”形象更为丰富,并表达出对两性真正和谐关系的理想化目标追求,对当代新女性形象发展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从《三个感恩节》中的二元对立看女性形象重建
作者: 孙蓬蓬   孙妮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感恩节》   吉尔曼   新女性形象   二元对立  
描述: 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作品《三个感恩节》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策略,分析文本中的三组二元对立项:男性与女性、物质与精神、家庭主妇与自由女性,揭示如何在男权社会构建一个自信、独立的新女性形象。
从他乡到她乡∼吉尔曼(C. P. Gilman)教育思想之研究
作者: 蔡聿文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教育学   母职   吉尔曼  
描述: 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1860-1935)為活躍於第一波婦女運動時期的女性教育思想家。在其著名小說《她鄉》中,吉爾曼除了揭露當時社會習以為常的性別刻板印象外,更提出以母職為中心的教育哲學思想。基於以女性觀點從事教育理論探究的趨勢、及吉爾曼教育思想的獨特性與價值性,本研究旨在探討吉爾曼以母職為中心的社會理想,及以此理想為基礎而發展出的兒童教育主張與教育哲學觀。 本研究首先探究吉爾曼的生平及形塑其思想的時代背景,以瞭解影響吉爾曼思想形成的相關背景因素。其次,探討吉爾曼的社
历史语境下美国“新女性”文学中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
作者: 胡小花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语境   吉尔曼   肖班   朱厄特   新女性  
描述: “新女性”文学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美国文坛流行的一种女性叙事,是当时美国社会关于妇女问题的大讨论在文学领域的延伸,这类作品宣扬独立自强的“新女性”理念,描写“新女性”对维多利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反叛。本文以朱厄特的《汤姆的丈夫》、吉尔曼的《黄色墙纸》和肖班的《觉醒》为例,从历史视角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认为这些试图重新定义自我身份的“新女性”以妥协、疯癫、死亡而告终的原因在于她们对传统的膺越、对旧秩序的威胁。
浅析《黄色墙纸》中的女性主义
作者: 李吟   来源: 蚌埠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身份   吉尔曼   《黄色墙纸》   自由   性别  
描述: 通过对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解读,认为将其归为“疯癫”类型仍是父权制社会意识形态话语的体现。她的“疯狂”行为其实是一种找寻自我、追求自由的方式。吉尔曼通过刻画该女性形象,藉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甚至女性创作的压抑,打破了传统性别、身份的二元对立。
论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女权主义乌托邦三部曲中的母职主题
作者: 龙沁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职   身份   乌托邦三部曲   吉尔曼   责任   权利  
描述: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1860-1935)是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中的重要作家、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女权主义者之一,在上世纪70 年代被“重新发现”后重回经典作家之位。这位多产的作家不仅有社会学著作也创作了多部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吉氏乌托邦小说主要包括“三部曲”——《移山》、《她乡》和《与她同游我乡》,和一些中、短篇小说,如《黛安莎的作为》、《黄色墙纸》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吉氏文学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短篇小说《黄色墙纸》和乌托邦小说《她乡》上,其他乌托邦作品尚未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母职研究是女权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吉尔曼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主题,特别体现在其所创作的乌托邦作品中。吉尔曼敏锐地意识到父权社会冠以母亲至高无上的荣耀,她所构建的乌托邦世界里的母亲们勇于摘下这道光环,敢于打破家庭的桎梏,大胆的迈入公共空间,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母亲不再是家庭的专职“保姆”,她们有权自由选择、全面发展。在吉尔曼看来,人类的繁衍需要母亲,家庭的维系离不开母亲,和谐社会的建造更是少不了母亲。她们可以将千百年来“持小家”的能力运用到“管大家”的使命当中,将母职文化传播开来。然而在父权社会,制度性母职借赞扬母亲之名施禁锢之举,这严重阻碍了母亲作为社会人的个体性发展。因此,破除父权制母职建构新型母职观有其迫切性与重要性。在其乌托邦作品中,吉尔曼勇于打破传统父权社会的制度性母职观,通过揭示母亲独特的身份,明确母亲的神圣职责,赋予母亲不可侵犯的权利,建立了女权主义的新型母职观。 论文主要选取吉尔曼乌托邦三部曲《移山》、《她乡》以及《与她同游我乡》作为研究文本,拟通过分析其中的母职主题,试归纳出吉氏母职观的三层深刻含义:即母职不仅是种独特的身份,还是神圣的职责,更是不可侵犯的权利。作品借由描绘乌托邦世界的美好以及现实世界的混沌,揭示了制度性母职的罪行,号召母亲走出“家庭集中营”的桎梏,使她们能够自主、充分的提升自我,实现其作为社会人的价值。吉氏母职观具有前瞻性,对当今女性运动具有启发性,它使母亲远离抑郁和卑微,不再以光环和鲜花遮掩其汗水和泪水。母职文化宛如一把钥匙,能够开启社会进步之门。
《黄色糊墙纸》:夏娃的反叛
作者: 肖淑芬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个女人   妇女文学   夏洛特   吉尔曼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男权中心   一个女性   金斯   妇女权利  
描述: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是美国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著名妇女作家,一个激烈的女权主义者.她的一生,作品和著作很多,曾获得国际性的广泛的敬意和赏识.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们不接受她加倍赞成的妇女权利和社会主义,所以,逐渐地被读者冷落了,“直到当代妇女运动激发出来的新的关注,把她从忘却中拯救出来”.
浅析《黄色糊墙纸》中女性的压抑与拯救
作者: 张文洁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色糊墙纸》   妇女文学   “经典”   吉尔曼   女权主义者   十九世纪   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  
描述: 夏洛特·伯金斯·吉尔曼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著名的、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著名的女权主义领袖菇利·查普受·凯特把她列为美国十二个最伟大的女性之首。而她的作品中有主要影响的是《黄色糊场纸》,“在她所写的小说中,唯有这篇最有份量,直截了当,既富于想象,又充满真实”,该作品已成为妇女文学中一个小小的“经典”,一直以来被视为美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一部力作。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