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金色笔记》中安娜的“自由女性”形象
作者: 刘瑾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安娜   自由女性   《金色笔记》   女性主义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金色笔记》中安娜的“自由女性”形象
珍妮特·温特森小说的女性身体叙事 研究
作者: 刘匀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身份   珍妮特·温特森   女性身体叙事   性别  
描述: 女性主义的身体理论为依据,结合叙事学视角,将温特森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激情》、《写在身体上》三部作品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女性透过身体的编码,实现形象的华丽转身,参透性别的实质,重塑身份的标签
菲·维尔登小说中的女性困境与女性欲望
作者: 杨雅芝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菲·维尔登   女性欲望   身份   工作  
描述: 菲·维尔登是英国当代备受争议的女作家,她的地位常介于文学经典和流行商业之间。作为一位多产多领域发展的作家,她唯一不变的是对当代女性问题的持续关注。其作品中反传统的女性角色,幽默调侃的叙事策略以及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都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持续关注。然而,国内对其研究寥寥可数,研究作品单一,研究视角也趋同,因此,本文通过对——《普拉克西斯》、《女恶魔的生活与爱情》及《她可能不会离开》其不同年代的三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女性在不同时期遭受的困境和产生的欲望以及作者本身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普拉克西斯》里
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空间研究——以西安世纪金花钟楼店为例
作者: 王楠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费空间   身份   表征   性别权力   女性主义地理学  
描述: 标准,忽视了男女对消费空间感知的性别差异,同时也忽视了由于女性身体及身份的特殊性对消费空间的特殊需求及其表征意义
迁移过程中的身份重塑—析亨利·汉德尔·理查森的《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三部曲
作者: 李玲玲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   身份   迁移经历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   玛丽·麦昂尼  
描述: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1870-1946)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通过鲜活的人物塑造与深刻的心理描写极大丰富了澳大利亚文学传统。在她的代表作《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1930)出版后,她还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是由《幸福的澳大利亚》(1917)、《回家》(1925)、《最后的归宿》(1929)三部作品组成的三部曲。目前对《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这部作品的研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批评家们大多聚焦于男性主人公—理查德·麦昂尼却忽视了对女性主人公—玛丽·麦昂尼的研究。
从芭芭拉·皮姆的《秋日四重奏》看身体视角中的老年女性身份建构
作者: 崔恩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秋日四重奏   芭芭拉·皮姆   身份   身体   老年女性  
描述: 自1977年出版并入围当年布克奖短名单以来,英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皮姆的晚年创作的《秋日四重奏》因其几臻完美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的社会关怀成为了皮姆最为人知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皮姆所熟谙的小型格局内的人世变迁为依托,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宣布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英国为背景,通过对在一起工作的玛莎、莱蒂、诺曼、埃德温的四位临近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的审慎观察,唤起英国民众在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作为当代英国女性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作家,芭芭拉·皮姆的作品尚未在国内英美文学批评界引起任何重视,因此对其代表作的研究是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
作者: 王英英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视角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身份和主体性的重构,从而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黄玉雪《华女阿五》主题探析
作者: 何印丽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情结   身份   黄玉雪   《华女阿五》   美国梦  
描述: 黄玉雪(Jade Snow Wong)是第一个被美国白人社会广泛接受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是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家。她的作品《华女阿五》作为美国华裔文学早期的重要作品,一经出版便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这种成功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该小说成为谭恩美等新生代美国华裔女作家自传体小说的重要先驱,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华裔文学、社会和历史的重要文本。本论文主要对《华女阿五》的主题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了解美国的唐人街以及生活在其间的华人的生活,为增进对美国华
“阉割恐惧”和“两性融合”:海明威的性别观
作者: 朱琳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融合   身份   阉割恐惧   海明威   性别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具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以其坚忍、简约的男性写作风格和对于男性性格和价值观的生动描写而闻名于世。他的名字通常都和一些户外活动联系在一起,比如斗牛,打猎,捕鱼。而这些户外活动都是充满男子气概的活动,因此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勇敢男人的代名词。过去,文学界很多有关海明威的评论都涉及到他的勇敢男人的精神,虚无思想,艺术成就,象征和反讽写作手法,以及死亡和永生的主题。但是近几年,评论界对海明威的性别观及其在他小说中的运用开始关注。人们渐渐地将
哈罗德·品特早期剧作中身份的意象
作者: 叶宁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孤独   控制   女性形象   意象  
描述: 作为在二战后崛起的一代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与二战后英国的社会状况是分不开的。二战后的英国劳工党政府实行的一系列旨在在建设“福利国家”的措施,使英国经济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进入了相对繁荣时期,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的精神创伤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失,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传播开来。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外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无意义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最终得到的只会是痛苦、孤单和绝望。存在主义虽然与荒诞派戏剧没有直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