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以来】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老上海”题材电影的性别意识
-
作者:
李娜
何祖健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上海
题材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性别意识
国际都市
女性形象
30年代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号称"东方巴黎",是充满现代魅力的国际都市,它的浮华璀璨是中国现代城市文明难以逾越的巅峰。老上海魔幻迷离的面纱时时撩拨人们的怀旧情怀,她折射的正是人们对曾经国际都市身份的认同、向往与自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内地涌现出一批以老上海的女明星、
-
为“作为整体的女性”进行文化赋权
-
作者:
冯巍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文化
赋权
女性解放运动
民间艺术
女性艺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女性学研究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量进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女性解放运动及政策交相呼应,女性学的学科建设也随之在新世纪的中国开始走向成熟。女性研究和以女性为出发点的分析研究,是女性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途径。伴随着“什么是女性文学”的提出,“什么是女性艺术”,同样成为需要重新界定的问题。由此,学界对艺术与性别的关系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女性民间艺术,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话题。翻一翻传统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主流的、男性的视觉听觉经验史。女性缺席,构成了传统艺术史编撰的盲区。尤其当民间艺术开始堂皇地回归艺术殿堂之
-
回归与超越:评《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史》
-
作者:
张侃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性飞跃
中央苏区
中国共产党人
妇女运动史
革命战争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回归
-
描述:
中央苏区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人在此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诸多方面的创新实践,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
为少数民族妇女图书出版寻找新的视角
-
作者:
宝贵敏
来源:
中国民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七十年代
研究机构
女性主义研究
发展背景
女性学
图书出版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少数民族妇女
-
描述:
妇女研究机构的成立带动了少数民族妇女图书的出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界开始关注女性图书的出版。这个行为与女性学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背景紧密联系。以妇女为研究对象的女性学,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起来。
-
谁在边缘地吟唱?——转型期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写作
-
作者:
田泥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型期
身份意识
民族文化
主题内容
话语方式
民间叙事
女性写作
历史与现实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少数民族
女性生存
女性文学
都市景观
女性作家
发展轨迹
主流文学
吟唱
女性自我
中国当代
民族意识
历史性
-
描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内在发展轨迹、特点以及主题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历史性的变化.少数民族女性作家更加侧重于对本民族文化的体认与寻找,以民间素朴的话语方式逼近女性生存的历史与现实,强调原始状态的风景与现代都市景观的多重呈现.无论是民间本土的叙事抒写、多种民族文化的沟通抒写,与融入了主流文学的写作,都着力于对女性生存、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在民间叙事的基础上,以激越的姿态回应了民族文化的脉动,凸现了女性自我身份意识与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