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主义
作者: 李升炜   来源: 西安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男权文化   谭恩美   女性主义   《喜福会》  
描述: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喜福会》中的龚琳达、许安梅、顾映映和吴素云等几位旧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揭示出这些深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禁锢和压迫的旧中国女性是如何摆脱男权文化的压迫,从沉默到觉醒再到反抗的追寻主体性的过程。
流散与融聚:谭恩美与严歌苓文化认同之比较
作者: 龙锦辉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谭恩美   文化认同   融聚   严歌苓   流散  
描述: 谭恩美和严歌苓是九十年代海外华裔文学的领军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华裔在异域的生活经验和心路历程,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她们在文化认同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叙事话语和刻画的华裔女性形象上.为了融聚在美国主流文化之中,谭恩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而严歌苓作为流散文学的代表,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反思海外华人在异域生活的文化认同.
刻板印象的反叛:评谭恩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郭冬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颠覆与重塑   刻板印象   谭恩美   中西文化交流   后殖民视角  
描述: 该文从后殖民及文化交流的视角分析了美国白人文学中存在亚洲刻板印象的实质及其危害性,并在对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作品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谭恩美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对刻板印象的颠覆.论文首先在第一章中回顾了整个华裔美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谭恩美在
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华人男性形象研究
作者: 燕思如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人男性形象   男权中心   谭恩美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华人男性形象一直是美国白人作家及美国华裔作家研究的重点。美国白人社会因种族优越感而歧视中国人,通过想象、利用文学作品和电影等方式捏造出形形色色的华人男性形象,故意将中国刻板形象化,使得这些负面、消极的华人形象在美国社会广为流传,加深了美国社会对中国和华人的负面印象。因此,傅满楚、陈查理等一系列华人形象应时而生。随着种族时代的过去和族裔时代的来临,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坛渐渐崭露头角,从刘裔昌、赵建秀、徐忠雄再到汤亭亭、任碧莲、谭恩美等在文学作品的自我再现中,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分野,男性主体是华裔男
从父亲角色缺失的角度看虹影和谭恩美笔下的母女冲突
作者: 李凌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亲缺失   身份危机   谭恩美   虹影   母女冲突  
描述: 虹影作为备受关注的当代女作家,以叛逆不羁的写作风格塑造了一系列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而其中又以对于母女关系的刻画最为出彩。谭恩美也是活跃在同一时期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在她的创作中,母女纠葛一直是作为主线推动着剧情发展而存在。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作家同时选择了通过母女关系的斗争和消融为纽带挑战传统的父权社会。且更加不谋而合的是,在书写母女冲突的过程中,两位作家有意无意地回避了“父亲”这个角色的描写。对于生命中的波折与困境,女儿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忍耐”,而这种忍耐实则是另一种“抗争”。两位作者都有源自骨髓
叙事反映身份—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女性叙事研究
作者: 张甜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   谭恩美   叙述视角   叙述话语   叙述声音  
描述: 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于1989年出版后,获得很多好评,谭恩美也成为了亚裔美国作家的代表人物。《接骨师之女》(2001)是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而谭恩美也宣布这部小说是她的自传性最强的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谭恩美的母亲去世之后,小说中具有很多与谭恩美的真实生活经历相似之处。因此这本小说也备受国内外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接骨师之女》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纯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这部作品中的母女关系、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等方面。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深入小说文本,分析该
边缘他者的无声抗争—解读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其隐喻内涵
作者: 林静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女性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   隐喻内涵   谭恩美  
描述: 在美国华裔女作家中,谭恩美(Amy Tan)毋庸置疑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1989年《喜福会》的出版,使谭恩美一夜之间成为美国文坛明星。这部小说曾跃居美国畅销书榜首达9个月之久。在第一部小说成功之后,谭恩美又相继出版了《灶神之妻》(1991),《百种神秘感觉》(1995),《接骨师之女》(2001)和《拯救溺水鱼》(2005)。在谭恩美的小说中,她十分注重描写中国移民母亲与美国女儿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的冲突。此外,母亲形象和美国华裔女性的身份地位占据着谭恩美小说的情感中心。作为中国和美国社会
女性命运的文化解读
作者: 孙婷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谭恩美   母亲   非理性   书写  
描述: 近年来,谭恩美研究在国内呈上升趋势。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以自己的家族为创作来源,在作品中书写了以母亲为代表的华裔女性生存的艰辛和在文化夹缝中艰难适应的过程。目前,谭恩美有关中国背景的小说共有四部:《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以及《接骨师之女》。作品中,“母亲”是作者极力刻画的女性形象。中国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诸如谭恩美这样的华裔女儿对女性文化命运的关注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在谭恩美的作品中,女性以两种方式践行着她们作为母亲人生使命,即自然身份与社会身份相一致的母亲和两者相互分离的母亲。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易帆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汤亭亭   黄玉雪   谭恩美   华裔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三位美国华裔女作家为例,以她们的文学创作经历以及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她们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夹缝中的生存现状以及苦难的过去、现在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她们希望能跨越种族,跨越地域文化制约,跨越国家,走出文化对峙的阴影,构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国家间文化包容和谐的局面
以创伤理论视角解读《灶神之妻》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晓燕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暴行   创伤   男权社会   谭恩美   《灶神之妻》   女性形象   家庭暴力  
描述: 《灶神之妻》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畅销作品,该小说以谭恩美母亲在旧中国的第一次婚姻经历为原型,塑造了一群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饱受压迫和摧残、历经艰辛与磨难的女性形象。该文在创伤理论的研究基础上,从家庭暴力、男权社会和战争暴行三个方面对小说中的女性创伤形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呈露谭恩美对尘封历史的感悟和解读及其对女性命运的审视与关注。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