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超越疯狂与死亡的“自由“:浅析十九世纪女性文学对男权的反叛
作者: 肖菲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自由   死亡   疯狂  
描述: 十九世纪是女性开始萌生独立意识的时代,在反抗父权制压迫的过程中,她们以疯狂和死亡为代价换取“自由“,唤醒了成千上万女性的独立意识.
反“集权主义”文化的最高体现:评《男子监狱》
作者: 李翠竹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女性化   集权主义   监狱  
描述: 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是后现代主义女性文学作家,她丰富的创作手法和"别样"的美学立场阐释了新时期诸多文学潮流。《男子监狱》是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对男性进行解构的一部典型作品。《男子监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等充分体现了文章的深刻内涵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她通过《男子监狱》传达了无政治派别、无权力中心、无性别倾向的最佳状态。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
作者: 裘娜   来源: 双语学习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尊   女性意识   自由  
描述: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一反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流行的伤感小说,惊险传奇的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以自己的创作表现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独辟蹊径,起了为现实主义铺路的车前石的作用,她对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和资产阶级的买卖婚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主张妇女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了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表现了进步的思想。
“家”里的女人——论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晓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小说   自由   现代文学   女性  
描述: 家族小说是中国小说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族小说是一种以家族为描述对象的小说类型,它通过描述波澜起伏的家庭故事,通过展现家族成员人际关系的变迁、生活命运的变化、思想行为的变化,由此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前进,以及身处在时代风云变幻大背景下人们思想的轨迹。家族小说通过描写家族环境的变化、家族成员思想行为的变化反映深厚的社会时代内涵,反映中国文化的发展。家族在中国历史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中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这决定了家族小说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漫长而久远。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现代家族小说具有十分重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论王小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田冯太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小波   权力   自由   女性形象  
描述: “体制外高手”、“自由思想家”王小波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了一系列颇富文学价值的小说,并通过这些小说表达了他所追求的消极自由主义理想。而作为众多人物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性形象在表达这种消极
萨特自由哲学观视角下塞丝的自由之路
作者: 陈洋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自由   责任   《宠儿》  
描述: 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家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70年代黑人审美运动先驱们的感召下,莫里森用感情炙热的文笔和丰富多变的文学策略,不仅忠实刻画了勤劳朴实、勇敢无畏、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黑人形象,同时也真实展现黑人内心自卑、自身有缺点以及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等方面。身为黑人女性,莫里森更加关注黑人妇女的命运发展,通过刻画出各种各样的黑人女性形象,对她们的悲惨命运示以关怀,为她们的顽强斗争给予肯定。截止2012年,莫里森共创作十篇小说。《宠儿》(1987)助她荣膺诺贝尔文学
布罗迪小姐的悲剧
作者: 李茵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   存在主义   责任   异化  
描述: 》作为斯帕克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直以来受到极大关注。 本文将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自由,责任和异化的观点来解读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布罗迪小姐,探寻其悲剧的根源。萨特认为,存在主义是关于
“野”与“性”:生命的自由与奔泻
作者: 周艳敏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殖崇拜   欲望   自由   女性  
描述: 中最具代表性也是莫言最为给予审美认同的女性形象。第一章主要从“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女性生命的自由与反抗。表现为三类:第一类是像《红高粱家族》中“我奶奶”戴凤莲那种,敢作敢为、敢爱敢恨,自然、奔放
存在主义视角下《丹尼尔·马丁》中的自由
作者: 华小培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自由   存在主义   《丹尼尔·马丁》  
描述: 大大增加了小说的阅读难度,使得它成为福尔斯小说中少有人问津的一部作品。其实,福尔斯在《丹尼尔·马丁》的创作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激情,因而《丹尼尔·马丁》更为集中地体现了他作品的一贯主题:自由。本文借用
摆脱“他者”身份,寻求自由之路:对《金色笔记》中女性“他者”的研究
作者: 解丽丽   来源: 鲁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他者   自由   《金色笔记》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2013)是英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被誉为“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作为莱辛最有代表性的小说,《金色笔记》以其对现代女性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深刻剖析,对现代女性在混乱的当代社会中生活和思想状况生动、详细的再现,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赞誉,成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尽管莱辛本人并不承认《金色笔记》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但读者在细读文本之后就会发现,这部作品以女性性别意识为中心,揭示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境况中建构自我的过程。根据“他者”的理论,自我是在与他者的对立中确定自己的存在的。本文即以
< 1 2 3 ... 6 7 8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