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弗里曼在《好日子》叙事中的双重立场
作者: 曹庆艳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双重立场   距离控制  
描述: 从分析19世纪美国女作家玛丽.威尔金斯.弗里曼在《好日子》中刻画的女主人公娜茜瑟出发,揭示该人物与在《新英格兰修女短篇小说集》中描写的生活在新英格兰乡村的年迈、独立、倔强的女性人物的不同。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叙话语、距离控制以及其消费文化背景的分析,展示出作家对女主人公娜茜瑟所持的双重立场,即有批判也有包容。
行走在边缘:女性文学的发展及其时代语境
作者: 徐丽君   来源: 当代小说(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窘境   身体写作   消费文化   女性文学  
描述: 五四文学革命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文化氛围,最初的女性文学开始萌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经济文化呈现开放宽松的格局,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译介到国内,对我国的女性文学有较深的影响。90年代,随着商业进程的全球化,中国女性文学一度出现了高潮,令人们欣慰的同时,女性文学也走入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窘境,也引发了人们深层的思考。
行走在边缘-女性文学的发展及其朝代语境
作者: 董慧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窘境   身体写作   消费文化   女性文学  
描述: 行走在边缘-女性文学的发展及其朝代语境
行走在边缘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窘境   身体写作   消费文化   女性文学  
描述: 五四文学革命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文化氛围,最初的女性文学开始萌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经济文化呈现开放宽松的格局,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译介到国内,对我国的女性文学有较深的影响。90年代,随着商业进程的全球化,中国女性文学一度出现了高潮,令人们欣慰的同时,女性文学也走入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窘境,也引发了人们深层的思考。
托尔斯泰《艺术论》对当代消费文化中女性主义文学的启示
作者: 祝季冬   唐彬杰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艺术论》   消费文化  
描述: 《艺术论》是托尔斯泰凝结半个世纪创作经验而成的经典。经典的作用即在于在后世发生危机时能咨于借鉴。笔者正是企图通过重读经典,找到校正当今消费文化中的女性主义文学的论证。本文从托翁的视角,通过艺术创作的动机、真伪艺术、创作方法、艺术的社会功能等多维度透视当代消费文化中女性文学的误区,以期达到对其警醒的目的。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文本意图
作者: 向荣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意图   女性小说   叙事方式   消费文化  
描述: 苏珊.S.兰瑟的《虚构的权威》把新历史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同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熔为一炉,强调女性文学叙事模式的转向中蕴藏着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博弈。依照这样一种学术思路,女性小说的叙事模式被划分成三大类型,即个人型、作者型和集体型。本文按集体型——作者型——个人型的排序展开对当代中国八个女作家的多篇小说进行研究阐释,从中捕捉和发现当代女作家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模式在文学场域中来建构她们的声音的。
20世纪20-40年代改良旗袍与上海社会
作者: 初艳萍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改良旗袍   消费文化   近代上海   符号  
描述: 改良旗袍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上海社会的女装样式,至20世纪40年代末渐渐淡出当时妇女的日常穿着。改良旗袍成为近代上海妇女社会地位及时尚变化的历史记忆。清末,经过长期的统治与漫长的社会变迁,满族妇女的旗袍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代表上层高贵与典雅的服饰,这种符号化的服饰语言的形成是近代旗袍复兴中不容忽视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近代上海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为改良旗袍在上海复兴提供了条件。改良旗袍不仅是当时上海妇女的名片,也是上海风情流行的媒体。改良旗袍的出现迎合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妇女身份的重塑。20世纪2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写作研究
作者: 乔保保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女性意识   身体文化   消费文化  
描述: 身体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和文化思潮。它的产生曾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部分研究者多从道德和价值方面对身体写作进行批判,特别是深受消费文化语境影响的卫慧、棉棉及其以后的身体写作,在国内饱受争议。揭示身体写作与消费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当下研究身体写作及文学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状态提供了实践基础。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身体写作的产生过程和形成因素,分析了中西方身体文化和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对身体写作的促进作用,重点阐述了消费文化语境与身体写作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
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创作的“物化”现象及与主体性的关系
作者: 张爽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物化   消费文化   女性创作   身体  
描述: 在现代化消费语境下,女性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新倾向,对物品的繁复描写的"物化"现象与对身体、对情欲毫无遮拦的"被物化"的创作,它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维度,从女性创作中的"物化"现象存在的问题中我们认识到女性文学应当从对物品、身体的狭小天地中注重与精神、主体的沟通,从而才能使女性文学走向世界。
建国后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旭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海报   政治文化   消费文化   传播仪式观   内容分析  
描述: 中国电影1905年诞生,发展到今天已有百年的历史,尽管在百年中历经了太多的风雨、太多的坎坷,但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仍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而电影海报则以精湛的宣传力度,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现了电影的无穷魅力,本文重点关注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在艺术设计、颜色选用、潮流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本文的重点之一就是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探讨女性形象所形成的历史与文化的根源。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中国电影老海报》中抽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