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后及文革女性视觉艺术中的时代表情与身份颠覆
作者: 刘永亮   王力平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形象   新中国   视觉艺术   女性  
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在视觉艺术中出现的女工农兵形象、女知青形象和女红卫兵形象都表现出了女性激情洋溢、豪迈坚强的特征。女性和男性一样成为新国家的主人,她们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工业生产、阶级斗争中充当了社会的重要角色,此时的女性形象表现出的意志和激情正是新中国政治文化的写照。考察新中国女性形象的时代表情对于诠释当时的政治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国后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旭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海报   政治文化   消费文化   传播仪式观   内容分析  
描述: 中国电影1905年诞生,发展到今天已有百年的历史,尽管在百年中历经了太多的风雨、太多的坎坷,但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仍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而电影海报则以精湛的宣传力度,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现了电影的无穷魅力,本文重点关注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在艺术设计、颜色选用、潮流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本文的重点之一就是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探讨女性形象所形成的历史与文化的根源。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中国电影老海报》中抽
城乡、沪港夹缝间的生命回应——从徐(讠于)后期小说看一类中国现代作家
作者: 吴福辉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港故事   沈从文   政治文化   后期小说   香港时期   乡村性   《江湖行》   沪港   宗教   女性形象  
描述: 徐(讠于)自认“一向是大都市的人”,是个城市背景很深的作家.但他自1950年.至1980年期间进入创作后期(仅小说,短篇不下60余篇,中长篇达10部之数),文风渐变,都市主题日趋悲凉,乡村性的画面大量渗入,都市神话似乎消褪了,或说变了质.香港给予他巨大的文化压力,加之上海,还有台北,中国沿海城市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在徐(讠于)身上激发出的复杂文学品格,纯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一 四十年代曾经写过《风萧萧》、《鬼恋》、《赌窟里的花魂》这些摄人心魄的都市作品的徐(讠于),仿佛任凭自己的乡村回
2010年《理论与创作》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政治文化   新世纪   当下意义   中国古代   小说创作   文化视野   长篇小说   儿童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2010年《理论与创作》总目录
“他者”辩证法与疾病譬喻——《离乡病》中横贯身体、政治文化的话语模式简析
作者: 初清华   汪梦妍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模式   政治文化   辩证法   “他者”   离乡   疾病   中国文化研究   CULTURE  
描述: 《离乡病:现代中国的文化、疾病、以及国家改造》(Homesick:Culture,Contagion,and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于201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美国杜克大学从事中国文化研究、女性研究与影像艺术研究的罗鹏(Carlos Rojas)教授,继专著The Naked Gaze:Reflections on Chinese Modernity(《裸观:反思中国现代性》,哈佛,1998)、The Great Wall:A Cult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