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解读石黑一雄《群山淡景》中女性形象
作者: 董慧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女性压抑   “天使”   “魔鬼”   女性形象  
描述: 《群山淡景》是石黑一雄第一部作品。小说以主人公悦子回忆故友佐知子及其女儿万里子的故事展开。由于痛苦的生活经历以及内心的负疚感,悦子把景子的故事附着在佐知子和万里子身上。独特的叙事方式使故事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通过分析“天使”与“魔鬼”般性格的悦子与“孤独、自闭”的景子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得出日本对女性的压抑,同时也表明二战对人们精神的创伤。
《圣经》中的忠孝之道:对《路得记》和《以斯帖记》的解读
作者: 董慧   来源: 当代小说(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得记》《以斯帖记》   孝义   《圣经》   女性形象  
描述: 《圣经》在西方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成书于男性世界的《圣经》却很少记载女性的历史和故事。《路得记》和《以斯帖记》却是两个例外。这两部经文分别记载了外邦女子路得和平民女子以斯帖的故事。本文对路得和以斯帖的忠孝之举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出路得和以斯帖的光辉女性形象。
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
作者: 董慧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艺术表现形式   责任和义务   审美创新   生活方式   人物性格   生动形象   当代  
描述: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借助画面、声音、旁白等方面内容给观众展示生活,塑造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人物不再是单纯的故事人物,身上同样富有责任和义务。电影自产生一来,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民族情怀的弘扬起到关键性的意义。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福曾经说过:电影是女性群体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以女性人物为题材的电影应该充分吸收现代文化的营养物质,冲破传统
浅谈迟子建笔下的女性人物
作者: 董慧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亲情伦理   高洁情怀   悲剧命运   迟子建   女性人物  
描述: 迟子建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家乡大兴安岭的风土人情。本文试图对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进行观照,探寻其对人物的高洁情怀、亲情伦理和悲剧命运的挖掘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生命价值的判断。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妇女发展的影响
作者: 董慧   来源: 中国证券期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女性化   农村妇女  
描述: 近几年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农村生产的主力军,在农村的各项事务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但是由于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其发展受到限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妇女组织化过程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力也日益突出。
行走在边缘-女性文学的发展及其朝代语境
作者: 董慧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窘境   身体写作   消费文化   女性文学  
描述: 行走在边缘-女性文学的发展及其朝代语境
《京华烟云》与《飘》中女性意识的对比研究
作者: 董慧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文化价值取向   《飘》  
描述: 自第一次女性运动浪潮以来,女性问题就一直是文学作品的主题之一。玛格丽特·米歇尔和林语堂正是中美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位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于1936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飘》,自《飘》问世以来,它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作为《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富有传奇的一生,她对自我独立的追求以及面对苦难时坚韧的态度都吸引了美国人民的注意。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林语堂完成了他的著作《京华烟云》,书中表达了他对女性的同情以及尊敬。而作为他著作的女主角,对于姚木兰描写的字里行间也都反应出先进的女性意识。本文通过比
论小说《虹》中女主人公的畸形两性观
作者: 董慧婷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行素   畸形   反传统   道德虚无   两性观  
描述: 茅盾的小说《虹》中塑造了梅行素这一“时代新女性”形象,梅行素在“五四”到“五卅”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但是在其中所展现出的两性观却是畸形的,不正常的。这种畸形的两性观有其产生的社会土壤,它的发展最终导致道德的虚无。梅行素在两性观中强烈的征服欲并没有带来男女两性的民主与平等。
中国女性百年自画像
作者: 董慧萍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表达方式   中央美术学院   自画像   女性自我   美术创作   自我形象   女性形象   美术馆   中国女性  
描述: 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萧淑芳艺术基金联合主办的《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在北京展出。该展以"自我画像"为核心,对20世纪中国女性美术加以梳理展示。所谓"自我画像",狭义指画家以自我为摹写对象
当代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演变考察
作者: 董慧芳   来源: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绝望   侵犯者   同情   孤独   女性意识   "缺残"   一厢情愿   宽容   工具  
描述: 张洁的《方舟》、铁凝的《对面》、陈染的《私人生活》、卫慧的《愈夜愈美丽》是分属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几部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演变,可以找到新时期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脉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