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在与不在:网络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和主体意识分析
作者: 邓亚男   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消费文化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网络新闻  
描述: 随着网络的普及,女性在网络新闻中的身影日益忙碌,她们于其中处于何种地位,扮演怎样的角色?选择搜狐、新浪、网易、凤凰、人民网等五大网站在2013年12月4日这一天的日点击排行前10的新闻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报道栏目、报道议题、报道倾向三个角度试以分析,管中窥豹:在消费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合谋中,女性俨然已变成了一个心灵与身体分离的物化物,身体日益泛滥,主体意识淡薄,逐步沦为欲望的客体。
消费视域下的中国女性欲望表达——以《小时代》系列电影为例
作者: 王亚丽   来源: 现代视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表达   消费文化   想象性满足   奇观社会   情感宣泄  
描述: 由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系列电影以总票房近13亿登上了中国系列电影榜单之首,然而围绕该系列电影的评价却冰火两重天。抛却其广受诟病的“浮华”与“失真”及其背后所承载的价值观,单从消费视域解读该系列电影,却发现其蕴涵着别样的色彩,它跳出了传统电影赋予女性的形象,以女性作为影片的中心和行为主体,赋予女性以话语主导权,凸显出了消费主义时代女性的多重欲望以及欲望的多重满足机制。本文将通过该系列电影的生成语境、以及电影的多元女性欲望、欲望表达机制、欲望表达形式等来分析这部电影。
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婚姻与女性“自我”——华顿“纽约小说”研究
作者: 王丽明   张卉   来源: 外国语言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消费文化   婚姻   华顿   女性  
描述: 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创作的《快乐之家》、《国家风俗》以及《天真时代》等纽约小说从不同侧面勾勒出妇女消费倾向的改变,以及她们经历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作品以白描的手法再现了美国20世纪上半叶妇女作为商品、艺术品以及消费品的情景。本文在消费主义理论观照下阐释商品市场对女性人物婚姻观和自我认同的作用力,指出女性的经济依附状态和社会客体地位弱化了女人的社会角色及身份建构。纽约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华顿对待消费意识形态的复杂矛盾态度,以及她与主流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场梦中的辉煌:市场经济下的女性文学创作
作者: 井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消费文化   身体   消费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现当代的女性文学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女性作家的作品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从中国市场经济下的消费文化背景中来考察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通过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来说明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女性创作的影响,挖掘出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的不足,并反思女性文学的创作。
一场镜中的辉煌:市场经济下的女性文学创作
作者: 井粲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消费文化   身体   消费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现当代的女性文学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女性作家的作品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从中国市场经济下的消费文化背景中来考察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通过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来说明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女性创作的影响,挖掘出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的不足,并反思女性文学的创作。
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创作的“物化”现象及与主体性的关系
作者: 张爽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物化   消费文化   女性创作   身体  
描述: 在现代化消费语境下,女性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新倾向,对物品的繁复描写的"物化"现象与对身体、对情欲毫无遮拦的"被物化"的创作,它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维度,从女性创作中的"物化"现象存在的问题中我们认识到女性文学应当从对物品、身体的狭小天地中注重与精神、主体的沟通,从而才能使女性文学走向世界。
解构抑或建构?:当代中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李有军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广告   他者   消费文化   男权思想   女性形象  
描述: 自9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变革,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相伴而生的价值观念的现实推动,中国进入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消费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文化形态。作为大众传媒形式之一的电视媒介,一方面对消费文化推波助澜,同时又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得到长足发展。电视媒介不仅是信息源,而且给人们带来诸多全新体验和感受,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电视广告,作为电视媒介文化形态之一,可以说其兼具经济学意义与文化学意义的符号系统。人们制作与观看电视广告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一
建国后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旭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海报   政治文化   消费文化   传播仪式观   内容分析  
描述: 中国电影1905年诞生,发展到今天已有百年的历史,尽管在百年中历经了太多的风雨、太多的坎坷,但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仍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而电影海报则以精湛的宣传力度,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现了电影的无穷魅力,本文重点关注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在艺术设计、颜色选用、潮流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本文的重点之一就是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探讨女性形象所形成的历史与文化的根源。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中国电影老海报》中抽
电视剧中的武则天形象研究
作者: 程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女性形象   电视剧   女性主义   形象建构  
描述: 武则天的历史女性形象再次在荧屏中掀起收视热潮,进入到人们的娱乐文化视野中,是在2014年年底伴随着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开播而产生的。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临朝称制的女皇帝,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不断的被不同时期的导演和编剧搬上电视舞台,其女性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不断嬗变和被重新建构。电视剧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至今方兴未艾。随着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逐渐过渡到大众消费文化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电视剧成为了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追求和
从单一的平面到多元的立体:论古典四大名著的电视剧改编
作者: 包磊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   忠实于原著   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  
描述: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历代人民阅读、传诵、续写、改编,历经时代的洗涤与积淀,铸造了炎黄子孙的审美趣味和民族品格。重拍四大名著电视剧无疑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典传统文化渐趋消亡,“娱乐致死”风潮泛滥成灾。新世纪的这次名著改编的时代话语毕竟已不同于往常,历经经济体制转轨与消费文化影响的观众审美理想已趋于多元化,商业资本投资渠道的窄化和影视产业的理想收入预期决定着制片商最大限度的制造文化事件吸引电视观众的眼球。本文试图在对中国大陆新旧两次拍摄四大名著电视剧浪
< 1 2 3 ... 5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