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朦胧诗】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走向反讽:八十年代诗歌话语研究
-
作者:
董迎春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分析
口语写作
朦胧诗
反讽中心主义
-
描述:
本文根据“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海登·怀特的话语理论,来考察八十年代诗歌的“情节编织”、“论证模式”,以及最终揭示的“意识形态意蕴”,通过对八十年代四种“诗潮”的整体观照、八十年代诗歌话语的语言层面的剖析、当下重写诗歌史的解构、建构研究,来还原八十年代诗歌的文化现场。 八十年代的“诗歌话语”是一种“文学场”,不断与政治相纠缠同时又在极力挣脱政治束缚,它构成了八十年代最重要的且最有影响的文化景观之一。我们考察作为“文化”的八十年代诗歌,就是考察这种文学话语背后渗透的意识形态,破解隐藏背后的“权力”关系。“诗歌
-
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
-
作者:
裴萱
来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朦胧诗
现代派
女性主义
“美学热”
-
描述:
了人学启蒙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从“感性主体”的视角而言,朦胧诗的自由意象建构和意识流话语、新潮小说的感性体验与形式探索
-
论舒婷诗歌中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税雪
来源:
剑南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惨命运
女性视角
新时期
朦胧诗
思想启蒙
女诗人
诗歌创作
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舒婷诗歌
-
描述: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及最初"朦胧诗"创作中的女诗人,舒婷的诗作从女性视角出发作出了许多思考。其带有女性色彩和女性视角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响,得到读者的认可
-
《致橡树》教学设计
-
作者:
黄立
来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诗歌
学生
比较阅读
朦胧诗
爱情观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橡树
女性形象
主体意象
-
描述:
一、设计思路理解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钥匙。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抓意象,通过对诗歌中主体意象和群体意象的深入解析来品鉴《致橡树》。赏析诗歌后,设计了能力训练环节,让学生比较阅读多首以"树"为主要意象的诗歌,体会意象
-
幸福神秘的林芳兵
-
作者:
何秋菊
来源: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学院
拍摄现场
人的关系
杨贵妃
抽象画
朦胧诗
现代舞
危险期
女性形象
武打戏
-
描述:
林芳兵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扬州城,自小钟情于表演艺术,16岁就出镜。生性活泼、标新立异的她美丽大方、多才多艺。她像一个神秘的精灵,写朦胧诗,画抽象画,设计时装,自编自跳现代舞,塑造了形形色色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生活中的她亦是一个善于把握幸福、驾驭幸福的幸福女人。让我们一起走近她、感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