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化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虹影与郭小橹小说中“新女性”形象之探讨
-
作者:
张凯乙
来源: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权力抗衡
新女性
自我东方化
-
描述:
在英国文学界受到好评的当代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和郭小橹在各自作品中都塑造了有别于传统东亚女性的"新女性"形象。此类形象的出现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女性日益复杂的文化地位和文化身份提供了新的诠释,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作者对这类"新女性"形象的描写仍具有片面性,虽然看似标新立异,但在本质上与传统区别有限,又回归到如何在文化传播中突破"自我东方化"窠臼的问题。
-
从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象群演变看其身份书写
-
作者:
冉春芳
来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严歌苓
意象群
-
描述:
严歌苓将女性追寻个体自由与主体性解放的人生意义这一主题通过其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表现出来。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类型学方法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色分析方法,通过梳理严歌苓小说中"意象群"中各个系列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推导出严歌苓追求(建构)文化身份的演变进程,以阐明严歌苓作为女性作家和新移民作家重构文化身份的意义。
-
从刻板形象走向复杂与多元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转变
-
作者:
刘志凤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刻板形象
华人女性形象
好莱坞电影
-
描述:
作为一种影响力强大、具有全球覆盖率的娱乐形式,好莱坞电影向观众展示、阐述以及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其相应的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华人女性作为中国和华人的代表之一,在好莱坞电影中被刻板成神秘的、具有异国神韵的以及软弱的受害者或是附属品等形象。为了探究这些刻板形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和这些形象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涵义,本文将从两个层次来分析这些深层涵义。第一个层次探究由华人女演员饰演的好莱坞华人女性形象演变历程。第二个层次,也是本文的中心和灵魂,主要是通过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电影女性主义以及文化
-
对《女勇士》中东方主义的解读
-
作者:
董姝雯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种族身份
女性形象
-
描述:
东方主义原意指的是西方对东方社会文化、习俗以及人文的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对东方进行的东方主义的研究大多含有负面意义。东方主义大意是指研究者以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是指外来人对东方文化及人文的旧式的及带有偏见的理解。美国当代重要的批评理论家、后殖民批评理论代表人物爱德华·赛义德于1978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品《东方主义》,并在书中表达并宣扬了东方主义观点。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西方建构的产物,旨在在东西方之间建立起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即东方是低级的而西方是优越的。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有着强烈
-
赵健秀和汤亭亭作品中对华裔男性移民形象的重建
-
作者:
骆立红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刻板形象
华裔男性
男性气质
-
描述:
赵健秀和汤亭亭是卓著的华裔美国作家,他们都着力于解构白人强加给华裔男性的刻板形象塑造华裔男性新形象。但是由于他们性别和经历的差异,他们之间对如何塑造华裔男性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赵健秀认为汤亭亭牺牲华裔男性形象来建构华裔女性形象。而汤亭亭则批评赵健秀在建构华裔男性形象时所表露的父权思想。 虽然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针对赵健秀和汤亭亭作品发表了相当数量评论,但大多都是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华裔文化身份重建和写作技巧来加以分析评论的,从性别研究角度结合后殖民主义分析他们典型作品的却少之又少。因此,本人将从后殖
-
记忆中的风景与女性化的再现:对两个视觉文本中壮族身份文化象征的批判性解读
-
作者:
何舒恒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再现
少数民族
壮族
-
描述:
在文化研究视角下,少数民族的再现过程,可视为一种规定意义的话语实践。当前,在文化生产市场化的大潮下,涌现出一些新体裁。以壮族为例,相关的优秀作品有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旅游文化宣传片《美在广西》等。本研究旨在借鉴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批判性解读以上作品及其他壮族的文化产品,通过分析文本及影像,挖掘其隐含的意识形态。引言提出贯穿本研究的问题:意义是如何在壮族的文化再现中建构的?第一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所做的少数民族文化表征研究,涉及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文学及电影研究诸领域,并指出:现有文献纵向考察
-
双重边缘文化语境下的美国华裔女性书写:从黄玉雪、汤亭亭到谭恩美
-
作者:
徐林丽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文化身份
性别歧视
主体意识
-
描述:
在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主体中,华裔女性作家是其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群体。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的美国华裔女作家,通过自身的经历、观察和思考,创作出大量令人瞩目的作品,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美国华裔男性作家。本论文就以这三位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华女阿五》、《女勇士》《灶神之妻》等为文本,试图借助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对这几部作品进行解读,来探讨整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发展的历程;在对作品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华裔女性在美国这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的的际遇与成长史。围绕此主线,
-
尼古拉斯·周思塑造的中国女性寻求文化身份的历程
-
作者:
王静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容性
文化身份
多元性
文化认同
澳大利亚
尼古拉斯·周思
中国女性
杂糅
-
描述:
澳大利亚作家尼古拉斯·周思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中国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主人公在异国寻求文化身份经历了从悬置困惑而出走到了解认同而突围再到混杂杂糅且包容的艰难过程。中国女性在中澳文化相遇中经过从被动受辱到主动寻求文化认同的转变,这一转变源于中澳两种文化的杂糅对建立多元性和包容性文化身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