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化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凤凰涅槃——《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研究
-
作者:
李静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他者
文化混杂
双性同体
性别身份
-
描述:
汤亭亭(马克辛•洪•金斯顿)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女勇士》以独特的叙述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绚丽的中西方文化元素等震撼了当代美国文坛,并引发了华裔美国文学的第一个高峰。身为华裔女性的一员,汤亭亭遭受了来自美国主流社会和华族内部的族裔和性别的双重排斥,然而,正是这种“双重边缘化”的地位为她提供了同时审视中美两种文化的优越视角。作者在作品中解构了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刻板形象,并在美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重新建构了华裔女性的身份。 本文在分析这部作品的基础上,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和
-
从伤痛到弥合:当代美国华商女作家笔下女性文化身份的嬗变
-
作者:
付明端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文化身份
弥合
女性书写
伤痛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后,包括华裔美国文学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以它们关注焦点的独特性成为后殖民理论的批评对象。而汤亭亭、谭恩美、任壁莲等当代华裔女作家的接连出现,使美国华裔文学走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她们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出发,希望通过记录和再现自己及母辈们的生活,揭示并探讨美国华裔历史及其传统文化,从而对华裔美国女性的文化身份做出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华裔女作家自身成长的过程就是对中美文化的选择、取舍、融合的历程,当开始进行写作时,她们从社会历史现实角度以及文学的创造力方面来揭示文化身份多重性的困惑。相对于宿主国和
-
女性命运的文化解读
-
作者:
孙婷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谭恩美
母亲
非理性
书写
-
描述:
近年来,谭恩美研究在国内呈上升趋势。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以自己的家族为创作来源,在作品中书写了以母亲为代表的华裔女性生存的艰辛和在文化夹缝中艰难适应的过程。目前,谭恩美有关中国背景的小说共有四部:《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以及《接骨师之女》。作品中,“母亲”是作者极力刻画的女性形象。中国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诸如谭恩美这样的华裔女儿对女性文化命运的关注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在谭恩美的作品中,女性以两种方式践行着她们作为母亲人生使命,即自然身份与社会身份相一致的母亲和两者相互分离的母亲。
-
亦舒小说新论
-
作者:
关士礼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香港
亦舒
白领
小说
-
描述:
亦舒言情小说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一起,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小说在20 世纪80 年代初和琼瑶小说一同作为港台言情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引进大陆,当时未受到特别关注。90 年代后期,大陆出现亦舒小说热,亦舒小说被读者称为白领女性教科书,亦舒成为文学网站上点击率最高的作家,各网站均收有其近百部长篇小说、数百篇中短篇小说及杂文作品。
1999 年钟晓毅《亦舒传奇》的出版标志着大陆亦舒小说研究的起步。2001 年至今,学术期刊上出现了数十篇研究文章,研究还很薄弱。主要的问题有:在主题研究
-
从伤痛到弥合—当代华裔女作家笔下女性文化身份的嬗变
-
作者:
付明端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文化身份
弥合
女性书写
伤痛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后,包括华裔美国文学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以它们关注焦点的独特性成为后殖民理论的批评对象。而汤亭亭、谭恩美、任壁莲等当代华裔女作家的接连出现,使美国华裔文学走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她们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出发,希望通过记录和再现自己及母辈们的生活,揭示并探讨美国华裔历史及其传统文化,从而对华裔美国女性的文化身份做出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华裔女作家自身成长的过程就是对中美文化的选择、取舍、融合的历程,当开始进行写作时,她们从社会历史现实角度以及文学的创造力方面来揭示文化身份多重性的困惑。相对于宿主国和
-
女性身份的颠覆与重构——试论当代海外华人女作家的身份书写
-
作者:
黄华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西方文化
文学作品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对迁徙国外的移民社群而言,语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身份的问题凸现出来。移居国外不仅带来社会身份上的种种变化,更带来了内在心理上的急遽变化。身居国外的女作家们敏锐地体察到海外华人这一特殊群体身份的转变,关注他们在心理层面上所承受的冲击和压力,在她们的作品中表现为:从以塑造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为主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在西方文化中成长的华裔女性,作品中主人公的身份也由单一的华人身份演绎为超越国界的地球人身份。本文以三位英美华人女作家於梨华、汤亭亭和虹影的写作为例来探讨这种身份书写上的变化。
-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笔下的美国犹太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李镁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掘墓人的女儿》
文化身份
犹太女性
女性意识
《表姐妹》
欧茨
-
描述:
作为美国的一位女性多产作家,乔伊斯·卡洛尔·欧茨(1938-)拥有超过110多部作品。在其近几十年的作品中我们发现欧茨笔下的女性形象形态各异,性格迥然,但大都经历了共同的生存困境,曾在困境中与命运进行抗争。欧茨的女性主义意识因此而日益凸显出来。本论文从欧茨新的女性视角出发,选取了两部犹太题材小说中书信体短篇小说《表姐妹》(2004)以及长篇小说《掘墓人的女儿》(2007)中的三位犹太女性:安娜,丽贝卡和弗瑞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她们女性意识的酝积与觉醒,从文化身份的角度来解读她们对于身
-
论《接骨师之女》中的华裔美国女性身份建构
-
作者:
王伟
来源:
长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接骨师之女》
种族身份
美国华裔女性
性别身份
社会身份构建理论
-
描述:
谭恩美作为华裔美国女性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小说关注了华裔美国女性在美国生存的艰难处境,因此在华裔美国文学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根据社会构建理论着重探讨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美国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文化身份及种族身份的建构,具体分析身份缺失的原因,并根据相应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论文第一部分重点阐释了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建构。社会构建理论认为,社会赋予女性的形象和观点都是源于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造成的,而这种偏见被男性固化和扭曲,最终形成一种想象中的现实,因此,打
-
尼古拉斯·周思塑造的中国女性寻求文化身份的历程
-
作者:
王静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容性
文化身份
多元性
文化认同
澳大利亚
尼古拉斯·周思
中国女性
杂糅
-
描述:
澳大利亚作家尼古拉斯·周思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中国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主人公在异国寻求文化身份经历了从悬置困惑而出走到了解认同而突围再到混杂杂糅且包容的艰难过程。中国女性在中澳文化相遇中经过从被动受辱到主动寻求文化认同的转变,这一转变源于中澳两种文化的杂糅对建立多元性和包容性文化身份的促进作用。
-
论谷崎润一郎对传统的回归
-
作者:
刘含力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传统审美
创作手法
源氏物语
日本传统文化
作品
创作激情
唯美主义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一、谷崎在《细雪》之前的创作及其向传统的转向 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常被人视为一种缺乏思想性和严肃性,而狂热追寻畸恋情怀的文字。但他丰富高超的创作手法和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又使其作品常常具有非同凡响的艺术魅力。迁居关西之后,谷崎开始在作品中融入传统的审美情调,创作出了一些堪称神品的小说,例如《春琴抄》、《细雪》、《梦中的浮桥》和《少将滋干的母亲》等。虽然谷崎对传统的关注并不始于《细雪》,也并未终于《细雪》,但在所有这类的创作之中,长篇小说《细雪》自发表至今,就一直被评论家视作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的总结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