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沉默·抵抗·对话: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看伍慧明小说《骨》中的华裔女性形象
作者: 李莉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   种族主义   美国华裔女性  
描述: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是美国文坛上近几年出现的后起之秀,她的处女作《骨》成功地塑造了四位鲜活的女性角色。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文中处于父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社会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性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展现了她们从沉默到抵抗再到对话的独特心理历程。
冲破文化藩篱——浅探《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身份构建
作者: 李宝峰   李雪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份构建   美国华裔女性  
描述: 少数族裔的歧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造成美国华裔女性们身份危机的两个主要因素。无论是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们还是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都力图在两种文化的罅隙中建立自己独立的身份。谭恩美在其处女作《喜福会》中通过四对母女关系、三种女性形象向读者描述了两代美国华裔女性们在异国他乡追寻自我身份的心路历程。
《月饼刁妞的复仇》中美国华裔女性的反叛形象
作者: 谭晓薇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叛形象   美国华裔女性   种族  
描述: 陈美玲(Marilyn Chin)是美国华裔知名后现代诗人、小说家,被称为“狐仙诗人”,同时也是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女权主义者。她的作品多关注社会问题,特别是美国华裔女性生存状态及种族、性别身份问题,充斥着对美国社会种种不公平现象的辛辣讽刺,揭露了美国华裔女性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同时为广大华裔女性获得种族和性别上的平等地位摇旗呐喊。 《月饼刁妞的复仇》(2009, Revenge of the Mooncake Vixen)是陈美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由四十一篇有前后逻辑关联但时空关系混乱的小故事组成,
谭恩美小说中的对话性
作者: 彭逢春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结构   对话性   视角   美国华裔女性   独白  
描述: 谭恩美(1952-)是一个相当成功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已经出版了四部小说,两部儿童文学作品,获得过“美国图书批评家奖”、“海湾地区奖”、被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并且仍然在努力创作,2004 年还出版了散文集The Opposite of Fate。身处两种文化的交融之中,她特别关注美国华裔女性的边缘化处境,力图打破沉默失语的状态,在白人与男权社会中构建自身主体性。 本文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主义批评,对文本进行细读。从叙事方式、视角和作品内结构三个角度来看,谭恩美的作品都是极富对话性的文本。在谭恩美所擅长的讲故事式的个人独白叙事中,实际上纳入了隐藏的听者的声音和另外一个被分裂的自我的声音,双声话语是对话性存在的一种形式。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都是不完整和主观的,在这两种视角下,人物和读者不再是作者权威叙述下的客体,而是成为独立于作者意识,并与之对话的平等意识主体。谭恩美赋予其笔下人物自主话语权,无疑是打破华裔女性在白人主流文化中沉默和失语状态的一种策略。其作品中关注的母女关系、爱与忠诚、自我身份建构等主题在小说中形成了不同的命题场,这些命题场凝聚成复调式的内结构。有的是同一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共时性内结构,有的是跨时代、跨文化的历时性内结构,不同的命题在同一内结构的聚合下形成了对话。 根据巴赫金的对话性定义,对话产生的前提是参与对话的意识具备同等的价值和自主性。通过分析谭恩美的小说中的叙述方式、视角和内结构,我们能发现在她的作品中,不仅作者、人物、读者的意识是自主的、有同等价值的,而且不同的人物——中国母亲或美国女儿的主体意识也是独立的、平等的。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美国华裔女性从被双重边缘化走向文本的中心、重心位置,是她们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意识的彰
论《接骨师之女》中的华裔美国女性身份建构
作者: 王伟   来源: 长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接骨师之女》   种族身份   美国华裔女性   性别身份   社会身份构建理论  
描述: 谭恩美作为华裔美国女性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小说关注了华裔美国女性在美国生存的艰难处境,因此在华裔美国文学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根据社会构建理论着重探讨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美国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文化身份及种族身份的建构,具体分析身份缺失的原因,并根据相应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论文第一部分重点阐释了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建构。社会构建理论认为,社会赋予女性的形象和观点都是源于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造成的,而这种偏见被男性固化和扭曲,最终形成一种想象中的现实,因此,打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谭恩美的自传体小说研究
作者: 周春玲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传批评   身份建构   自传体小说   谭恩美   美国华裔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  
描述: 谭恩美(1952—)自1989年发表处女作《喜福会》以来,其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谭恩美已经出版了5部小说,3部散文集和2部儿童文学作品。在倡导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中,作为美国华裔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地位早已超越了一位少数族裔小说家的身份,成为整个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早期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主题和内容上大多属于自传体文学。可以说,自传体小说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最重要、发展最为成熟的文体形式。(程爱民,2003)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的自传体小说是女性身份和种族身份的自我书写。作为第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