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化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双重“他者”身份的女性书写
-
作者:
兰秀娟
来源:
祖国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移民小说
文化身份
严歌苓
女性
-
描述:
作为新移民作家的严歌苓,其中美双重文化身份背景使她更能够深刻地将两重文化的碰撞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出来。其次,作为女性作家的严歌苓,其作品中展示出了形形色色的华裔女性形象,这些华人女性在白人文化中被“边缘化”,在男权社会中又被排挤,她们在夹缝中努力构建着自己的华裔身份以及作为女性的话语权。本文着眼于研究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女性在西方霸权主义与父权制社会的多重话语霸权下的挣扎与抗争,为新一代华裔女性移民探索构建身份之道。
-
后殖民语境下构建中国文化身份
-
作者:
张树艳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后殖民主义
构建
-
描述:
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为研究手段,以三位流散作家赛珍珠、林语堂、汤亭亭的作品为例,通过分析三位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作品选题来研究他们的文化身份焦虑;通过分析作品艺术手法上的中国特征来研究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方式;最重要的是,通过分析作品中树立的中国女性形象来研究他们的中国文化身份。构建方式:"他者"认同、文化身份主体阐释书写、"混杂"改写三种方式。三位作家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下构建文化身份,破除了东方主义话语,同时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从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象群演变看其身份书写
-
作者:
冉春芳
来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严歌苓
意象群
-
描述:
严歌苓将女性追寻个体自由与主体性解放的人生意义这一主题通过其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表现出来。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类型学方法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色分析方法,通过梳理严歌苓小说中"意象群"中各个系列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推导出严歌苓追求(建构)文化身份的演变进程,以阐明严歌苓作为女性作家和新移民作家重构文化身份的意义。
-
从守望到寻根
-
作者:
胡春梅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移民
女性文化
-
描述:
本文以张翎的小说《金山》中几代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身份的视角探讨中西两种文化对于个体的影响,揭示出女性命运的演变来源于移民不同的文化处境与文化身份,勾勒出海外移民的发展史。这也是《金山》对于女性关注与海外移民研究的价值所在。
-
颠覆与重塑:汤亭亭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
-
作者:
唐洁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汤亭亭
女勇士
女性形象
-
描述:
美国主流文化中存在的华人刻板形象严重阻碍了华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把抗衡主流话语中对华人形象的规约性描述作为其写作的重要宗旨.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华裔为背景,以女性为主题,重塑了融合男女性格优势的女勇士形象.
-
论彼得·凯里在《奥斯卡与露辛达》中澳大利亚文化身份的重建
-
作者:
姚笑寒
苗艳菲
来源:
学问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后殖民主义
《奥斯卡与露辛迭》
重建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使澳大利亚的作家们再次审视过去,重新书写被帝国歪曲的民族历史,彼得。凯里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奥斯卡与露辛达》还原了被帝国颠覆的澳大利亚文化身份。真实塑造了土著人的形象和露辛迭这位具有女权思想的女性形象,重建了真实的历史。
-
从刻板形象走向复杂与多元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转变
-
作者:
刘志凤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刻板形象
华人女性形象
好莱坞电影
-
描述:
作为一种影响力强大、具有全球覆盖率的娱乐形式,好莱坞电影向观众展示、阐述以及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其相应的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华人女性作为中国和华人的代表之一,在好莱坞电影中被刻板成神秘的、具有异国神韵的以及软弱的受害者或是附属品等形象。为了探究这些刻板形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和这些形象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涵义,本文将从两个层次来分析这些深层涵义。第一个层次探究由华人女演员饰演的好莱坞华人女性形象演变历程。第二个层次,也是本文的中心和灵魂,主要是通过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电影女性主义以及文化
-
对《女勇士》中东方主义的解读
-
作者:
董姝雯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种族身份
女性形象
-
描述:
东方主义原意指的是西方对东方社会文化、习俗以及人文的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对东方进行的东方主义的研究大多含有负面意义。东方主义大意是指研究者以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是指外来人对东方文化及人文的旧式的及带有偏见的理解。美国当代重要的批评理论家、后殖民批评理论代表人物爱德华·赛义德于1978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品《东方主义》,并在书中表达并宣扬了东方主义观点。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西方建构的产物,旨在在东西方之间建立起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即东方是低级的而西方是优越的。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有着强烈
-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
作者:
吕曼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人道主义
男性创作
妓女形象
-
描述:
妓女形象作为文学形象塑造中的一类群体,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女性身份而在中外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她们不仅受到作家的青睐,相关文学作品也往往得到研究者的多重关注。19世纪的法国文学中汇集了众多风格各异的妓女形象,本文拟对她们作群体性关照,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研究,探求隐藏在形象背后的19世纪法国妇女生存状况、社会文化特征以及文艺思想变迁。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追溯了中外妓女形象的历史渊源并提出了本选题的意义,其次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多集中于单个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分析,而很少有学者把她
-
赵健秀和汤亭亭作品中对华裔男性移民形象的重建
-
作者:
骆立红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刻板形象
华裔男性
男性气质
-
描述:
赵健秀和汤亭亭是卓著的华裔美国作家,他们都着力于解构白人强加给华裔男性的刻板形象塑造华裔男性新形象。但是由于他们性别和经历的差异,他们之间对如何塑造华裔男性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赵健秀认为汤亭亭牺牲华裔男性形象来建构华裔女性形象。而汤亭亭则批评赵健秀在建构华裔男性形象时所表露的父权思想。 虽然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针对赵健秀和汤亭亭作品发表了相当数量评论,但大多都是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华裔文化身份重建和写作技巧来加以分析评论的,从性别研究角度结合后殖民主义分析他们典型作品的却少之又少。因此,本人将从后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