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普契尼歌剧女性人物的艺术特点与歌唱技巧
作者: 杨雪敏   来源: 职业时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角色   真实主义   声乐教学   演唱技巧   意大利歌剧  
描述: 在一百多年时间里,普契尼的作品成为世界各地音乐盛典和演出的保留剧目,同时也成为声乐比赛与教学的重要曲目。要想演唱好普契尼的作品,不仅要完成谱面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作品的灵魂和精神。因此,在演唱普契尼的作品时,必须对其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唱段和时代背景加以分析,只有理解、熟悉了作品,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初衷。
旋转的舞台:玛侬的三个歌剧肖像
作者: 高晓东   孙大鹏   来源: 歌唱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叹调   普契尼   作曲家   大歌剧   浪漫主义小说   自然主义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林荫路   意大利歌剧  
描述: 在歌剧舞台上,经典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来自于戏剧文学作品。多位作曲家谱写的"玛侬",无疑是音乐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玛侬》是法国18世纪作家普雷沃神父创作的一部风靡一时的爱情小说,比欧洲19世纪风靡一时的浪漫主义小说发端更早;从人物性格来看,玛侬身上流露出浓郁的本我色彩,《玛侬》也比19世纪晚期开始流行的自然主义小说更为直接和真实。
张艺谋导歌剧别开生面 《图兰朵》轰动“歌剧之乡”
作者: 李尔葳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契尼   图兰朵   中国文化   佛罗伦萨   歌剧演出   电影艺术   张艺谋导演   电影导演   女性形象   意大利歌剧  
描述: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筹备和精心策划,张艺谋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闻名的“歌剧之乡”佛罗伦萨创造了一个歌剧奇迹。6月3日,曾自言不懂歌剧的他导演的歌剧《图兰朵》,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首演即大获成功,像贝尔多鲁奇、索菲亚·罗兰这样的大电影艺术家以及众多歌剧迷“蜂拥而至地去争看《图兰朵》”(引自罗马《大同报》)。自6月到7月的十几场歌剧演出票早已被观众抢购一空。这是张艺谋作为电影导演在电影之外为中国人争得的又一份荣誉。
论歌剧《阿依达》中女性人物的形象特征
作者: 刘媛媛   来源: 陕西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伊士运河   集大成者   浪漫主义时期   《阿依达》   十九世纪   形象特征   意大利歌剧   女性人物  
描述: 朱塞培·威尔第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作曲家,意大利歌剧的集大成者。《阿依达》是1871年威尔第创作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相传为应邀为庆祝苏伊士运河而创作。这部歌剧的问世
浅谈普契尼歌剧作品中几个悲剧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
作者: 严淑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叹调   普契尼   作曲家   音乐形象   十九世纪   影响深远   蝴蝶夫人   悲剧女性   作品   意大利歌剧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Puccini Giacomao,1858—1924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有成就和影响的"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与罗西尼和威尔第一起并称为"意大利歌剧三杰"。他的作品在世界歌剧史上影响深远,极具魅力。普契尼的音乐语言丰富多彩、旋律优美动人,他的歌剧题材大多数源于现实生活题
论歌剧《阿依达》中女性人物的形象特征
作者: 刘媛媛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伊士运河   埃塞俄比亚   威尔第   作曲家   浪漫主义时期   十九世纪   拉达   埃及   形象特征   意大利歌剧  
描述: 朱塞培·威尔第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作曲家,意大利歌剧的集大成者。《阿依达》是1871年威尔第创作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相传为应邀为庆祝苏伊士运河而创作。这部歌剧的问世,标志着威尔第歌剧新风格的形成。这部作品共分为四幕,取材于古埃及传说,描写了一段发生在埃及,纠缠在国家利益中繁复而又扣人心弦的异国恋情。 一、扣人心弦的故事 《阿依达》讲述埃及青年将领拉达梅斯奉法老之命带领军队征服邻国埃塞俄比亚,无意中俘虏了年轻貌美的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
意大利歌剧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赵倩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伯爵夫人   威尔第   咪咪   阿米娜   莫扎特   贝利尼   意大利歌剧   吉尔塔   唐尼采蒂   咏叹调   普契尼   托斯卡   苏珊娜   喜歌剧   罗西尼   罗西娜   正歌剧   女性  
描述: 本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意大利歌剧中女性角色为线索理出一条主线,对每一时期主要的意大利歌剧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有重点的介绍,对当时女性角色加以总结概括,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女性形象的特点。在摆出论点,探讨结论的同时,将分析的立足点放在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上,以此作为论据,从而从音乐本体的角度理解作曲家塑造的女性人物性格,更好的体会每个时期女性形象的特点。正文结构: 历史时期为序,分阶段探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