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多样与唯美的统一:论《红楼梦》女性形象的与欲
作者: 杨鹏飞   来源: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女性  
描述: 用明清时期兴起的以李贽为代表的、以情欲为美的美学思潮去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就会发现她们除了德才兼备外,还具有丰富的、正常的欲,并不流于粗鄙浅俗,而是达到了的多样性、欲的唯美性,因而具有全面而真实的人性,是情欲理想与现实统一的真实的审美形象.
日常生活的“真实女性”:论《红楼梦》女性形象的与欲
作者: 杨林夕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女性  
描述: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是对其他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超越:她们除了德才兼备外,还具有丰富的、正常的欲,却不流于粗鄙浅俗,而达到了的日常化、欲的诗意化,因而具有全面而真实的人性,是有情有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的真实审美形象。
为理之根 理乃之果——论吴趼人写小说的“”“理”关系
作者: 李永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趼人   写情小说  
描述: 吴趼人在其独立创作的三部写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棣华、婉贞、阿男等三位女性形象,从而生动地阐释了"为理之根、理乃之果"这一情理关系。也就是说情是先天存在、自然发生的,如果个人把握得合理,就能升华为社会伦理道德;如果个人把握得不好,就会沦为"魔""欲"。
世间只有难诉——《牡丹亭》所涵盖的哲学意蕴
作者: 赖丽青   来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精神   抗争  
描述: 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位列“中国古典名剧”之尊,不仅在于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而更重要的是剧作诠释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生而有之”的“”与明代社会所奉行的“理”之间进行的抗争,从而揭示了生命的本真。剧作蕴含着一种哲理的思辩,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
世间万种,真爱一世:看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成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碧华   女人   霸王别姬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李碧华的小说中,女人似乎是永远的主角,形彤色色的女性形象,被陈述的栩栩如生。而李碧华本人对女性的刻画是真实的,印象深刻的,也是典型的。女人在她的作品中,总是离不开“”字,离不开让她们动情的男人
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对《红楼梦》的影响
作者: 雷勇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情小说     悲剧   女性形象    
描述: 欲横流的现象进行了反思 ,强调了恋爱婚姻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对“欲”进行了净化 ,使之升华为。同时又一变男才女貌的婚姻模式 ,着力突出女子之“才” ,并塑造出一批情深似海、才过
《隋唐演义》的女性观
作者: 蔡美云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隋唐演义》   女人祸水    
描述: 与古代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相比,《隋唐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女性在作品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并塑造出了一批性格比较鲜明的女性形象。该书表现出来的女性观极为复杂,其中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迂腐、保守甚至落后的一面。作者热情地赞美了女性的才与智,肯定了她们追求婚姻自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女性在历史上的作用,但同时又站在男性的立场,用传统的价值尺度衡量女性,因此对女性赞赏的同时又有诋毁,甚至丑化,在对女性的总体认识上重蹈了"女人祸水"的覆辙。
试论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作者: 贾文胜   来源: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病态       杜丽娘   女性形象  
描述: 从杜丽娘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医学语境、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出发 ,结合史实 ,分析了杜丽娘至病至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根源 ,从而表现了封建时代“”与“理”的强烈冲突。突出“理”对“”的压抑
论司马迁的女性观
作者: 崔花艳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女性观        
描述: 司马迁的《史记》中描写了很多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女性人物,反映出了他对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的关注。分别从义、识、三个方面论述司马迁《史记》的女性观,藉以阐述其在书写妇女历史方面的卓越贡献。
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误置:评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作者: 李爱红   来源: 平顶山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情感   集体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通过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文本分析 ,揭示女性文学由“五·四”时期发展到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些偏差———由于缺乏真正的个体人格独立和人道主义的大背景 ,被误置为一种消解女性 ,最终消解个性的文学 ,由此落入传统的男权文化的陷阱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