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柳州师专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24 条
-
当代官场小说中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朱凤华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场小说
当代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一次官场小说的热潮,甚至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在这官场小说中,塑造出了一大批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就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些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求能够对其进行深入地剖析与解读,寻找出其在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
浅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娟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历程
丁玲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丁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历程发展的反映。从"莎菲女士"时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土改"时期四个不同时期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述,可以深刻了解丁玲小说塑造的一批具有真正女性内涵的女性形象。
-
冲突的“存在”: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周华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贾樟柯
电影
冲突表现
存在主题
女性形象
-
描述:
贾樟柯的电影主要表达了“存在”(即生存主义)的主题,“冲突”是电影中女性“存在”的形态与内核,冲突的表现主要有二:外部的两性冲突与内部的身心悖离冲突.
-
日常生活的“真实女性”:论《红楼梦》女性形象的情与欲
-
作者:
杨林夕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
红楼梦
情
女性
-
描述: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是对其他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超越:她们除了德才兼备外,还具有丰富的情、正常的欲,却不流于粗鄙浅俗,而达到了情的日常化、欲的诗意化,因而具有全面而真实的人性,是有情有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的真实审美形象。
-
论北朝民间婚恋歌辞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何字温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朝民歌
婚恋歌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北朝民歌中有关婚恋内容的诗歌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诗歌表现了北朝女子真挚而热烈的情感,显示了她们高度的自信心与自觉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展现了她们性观念的开放自由,贞节观念的淡漠等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特性的方方面面。
-
析莎剧中的“女扮男装”母题:以《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为例
-
作者:
苟迎迎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扮男装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莎士比亚塑造的众多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中,敢于"女扮男装"的女性无疑是令人叹服的独特风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选择着"男装"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迫于传统与现实的无奈之举;二是心理层面上的"男性化"抗议之举。这些"女扮男装"的形象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女性的从属地位以及某种程度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易安词中女性形象的纯情美
-
作者:
伍思范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纯情女性
纯情美
-
描述: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天才女词人。她以女性笔调抒写真情实感,成功地塑造了清纯、贤淑、聪慧、温柔、静雅的纯情女性形象,因而誉满词坛。本文从其词中塑造的女性纯情美的具体表现、女性形象纯情美与男性作家词中女性形象的区别及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消费视域下的欲望呈现:论《画皮》
-
作者:
田右英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皮》
视觉
欲望
消费
-
描述:
在唯美的视觉盛宴里,电影让受众在美的艺术形式中消费欲望,满足自我的想象和审美的期待。《画皮》利用电影媒介的诱惑,召唤受众成为窥视欲望的主体,在男权话语的机制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天使"和"魔鬼"两大类,它满足了男性受众的情感欲望,同时让女性受众在潜意识中实现自我认同。
-
男权禁锢下的女性悲剧:《杀夫》与《奔跑的火光》比较研究
-
作者:
谢昕妤
余程程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杀夫》
男权
《奔跑的火光》
女性悲剧
禁锢
-
描述:
李昂、方方两位女作家创作的杀夫题材的小说,以女性视角审视了女性的杀夫行为,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与精神的扼杀。小说中两位女性形象所处的时代和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但表达了两位作者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思考,窥视了两性之间的激烈对抗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
论虹影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以《饥饿的女儿》、《英国情人》、《上海王》等作品为例
-
作者:
杜庆英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虹影
小说
女性主义
-
描述:
当代中国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虹影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角,塑造了大批女性形象,她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试图借助相关女性主义理论,以她的三部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K》《上海王》)为例,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虹影小说的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