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议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笔下的社会暴力
作者: 武小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方社会   卡罗尔   乔伊斯   奥康纳   欧茨   威廉·福克纳   Carol   当代女作家   性别身份   生活困境  
描述: 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凭借着一系列风格多样、手法各异的作品在美国文坛上享有"女福克纳"的美誉。其中"女"不仅表明了作者的性别身份,同时欧茨在作品中也倾注了大量对于女性人物的关注。而"福克纳"则指的是欧茨能够如威廉·福克纳反映美国南方社会一般,在作品中使美国当代社会的众生相跃然纸上,在对美国各阶层(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困境与思
从“不卖女字”到美女作家
作者: 唐小清   来源: 黑龙江日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海外华文作家   国际劳动妇女节   女作家   女性学   写作姿态   学术话语   女性话题   女性文学   性别身份   现代女作家  
描述: 从“不卖女字”到美女作家
女性的文学权利
作者: 肖映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逻辑表达   文学启蒙   看多   偶像剧   幻想世界   阅读趣味   文学形态   情情   性别身份   小女生  
描述: 当我说“我在研究女性向网络文学”,一些人并不理解我说的“网络文学”,他们觉得把这种仅供消遣的文字拿来做正经研究,未免有些不学无术;而更多的人则不明白我说的“女性向”,在他们看来,网络的男频文或许还能在幻想世界中探索某种现实的可能性,而女频文的情情爱爱,除了把你变成一个“偶像剧看多了”整天做不切实际梦的小女生,还能有什么别的用处?
关于“女性文学”的对话
作者: 张抗抗   刘慧英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个女人   社会环境   民族责任感   性描写   人性本质   四十年代   女性解放   性别身份   深层心理结构   男权主义  
描述: 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女性文学”这个提法的?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张:我没有有意识地去注意或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以我多年的生活经历来说,我更多地是感到作为一个人受到的各种压迫和压抑。新时期文学开始以来,我们走过了一般通俗地称之为伤痕文学,大墙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等阶段,都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我想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女人。而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人,普遍意义上所遇到和面临的人之尊严、权利、价值观等等方面的焦虑和痛苦远比
21世纪女性文学发展态势——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采薇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1世纪   发展态势   身体写作   语境   人文关怀   综述   性别身份   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   两性对话  
描述: 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6——30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就学界所关心的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向提出了“21世纪女性文学发展态势”这一宏观研讨课题。目的是总结自’95世妇会以来女性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推动女性文学研究向专业化学科化方向发展。
从性别视角看中国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悖论
作者: 郭海鹰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异性恋   现当代女作家   男权中心主义   书写   性别视角   女性写作   女同性恋   性别身份   女性主义  
描述: 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总被认为是女性颠覆异性恋霸权、反抗男权中心主义的一种方式。而在进行文学创作和阅读时,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性别视角。由于性别视角的长期缺失,存在于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性别内涵往往成为盲区。因此,本文拟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选取中国现
论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姐妹情谊
作者: 齐杰   来源: 北极光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宴   女性小说   中国女性文学   在阳台上   女性解放   精神分析   安妮宝贝   性别身份   男性世界   女性主义  
描述: 姐妹情谊是西方女权(女性主义)的一个主要原则,发展姐妹情谊被看作是对父权制的一种有效对抗,强调其政治功能。中国女性与政治的关系要柔和的多,姐妹情谊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并未发展至女性解放的政治运动中,而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除了反抗男权压制外,也有自身寻求知己等人性要求。90年代的女性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意象就是女人照镜,女性通过照镜子认知身体,而与姐妹的交往从某种程度上讲则是认知和完善灵魂。对自我身体的认识是物质自我的认知,而对
不曾遁走的“遁走曲”与不可辜负的旧梦——兼评《遁走曲》与《浮生旧梦说连环》
作者: 叶李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世界   乡土世界   小说叙事   女性主义批评   写作姿态   散文写作   女性写作   性别身份   耕云记   严歌苓  
描述: 这个小辑是"湖北女作家研究"专栏的继续,本辑评论的对象朱朝敏、蔡小容都是创作有年,成绩不俗,在省内外崭露头角的女作家。在女性主义批评流行乃至泛滥之后,一提起女作家或者女作家的作品,在走近并走进她们的心灵世界与文学世界之前,女性文学、女性写作立场、性别身份、性别话语等等诸条大道似乎早已预先铺设在那里,从读者通向写作者、从阅读通向评论——仿佛无需经历任何崎岖阻碍、探问摸索、山重水复而至柳暗花明,对于心灵地图的描绘
三位“治病育心”优秀女性的点滴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清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科学家   中国科协   谢健   学科带头人   战线上   实验学校   性别身份   资助金额   零口供   立案侦查  
描述: 女性在社会很多领域分工中一直被视为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中大放异彩,有的甚至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中国著名女性学专家骆晓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2014年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女科学家高层论坛上曾发布过一组数据:
网络耽美:传统社会性别身份的复制与再现:以《凤于九天》为例
作者: 王冬梅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类型   漫画界   男权文化   叙述模式   异性恋   文学城   言情小说   女性创作   日本近代文学   性别身份  
描述: 网络女性文学中有一种特别叛逆的小说类型—耽美文,它起源于日本。耽美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是"唯美、浪漫"之意,战后被用于日本漫画界,指BL(boy’s love),后少女漫画用来描述男性同性之恋,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网络上的耽美文数量也很巨大,仅晋江文学城有20万部之多。《凤于九天》是耽美作家风弄的一部架空历史的穿越耽美小说。文章从2004年在晋江文学城连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