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四十年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更正声明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十年代
徐震
沈君
-
描述:
由于排版失误,将2011年17期(9月上)总第430期第3页《不完全的新女性——浅析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一文的作者沈君菡错排为徐震,特此更正并表示歉意。
-
相看两不厌——张爱玲对《红楼梦》女性形象的承续与发展
-
作者:
郭海音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加州
张爱玲
《红楼梦》
四十年代
女性形象
洛杉矶
-
描述:
相看两不厌——张爱玲对《红楼梦》女性形象的承续与发展
-
女性对男性的认知与需求:以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为论
-
作者:
常琨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需求
三
四十年代
男性
女性
-
描述:
时空、经历、性格的差别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由于战争而划分了不同的区域,这就使得文学创作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关于此时期女性意识中对男性的看法,也因这种地域性而有同有异.她们在对异性的爱恨情仇中蕴含着自己的认知和在两性世界中自我的定位和需求.虽然思考的方式和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女性特有的立场和心思.
-
出走的娜拉与女性形象解读——兼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新女性的出走
-
作者:
王鹤翔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时期
娜拉
《玩偶之家》
中国新文化
四十年代
形象解读
现代文坛
易卜生
-
描述:
易卜生与中国的娜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娜拉终于选择摔门离家而去,那“砰”的一声关门声定格在舞台的终场,犹如敲响的警钟,震颤着多少虚伪的“玩偶之家”的家长以及冷漠的看客们。同时也像滚动的春雷从遥远的北欧一直响到中国,震荡着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叩响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门。“娜拉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解放的楷模,易卜生也成为中国文学革命和妇女解放的象征。”于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现代文坛、剧坛作家纷纷效仿《玩偶之家》,创作出;了一大批中国的娜拉式人物,文化界由此掀起了一
-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朱君
来源:
中国商界(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女作家
四十年代
文学史
女性形象
中国现代
上海滩
传奇
-
描述:
张爱玲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坛的才女作家,张爱玲不只是上海滩的传奇,而且是文学史的一部分。
-
走出伊甸园: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孙蕾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题材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伊甸园
三十年代
影片
四十年代
女性问题
-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特别是通过女性对家的困惑、迷失或觉醒,来看“家”这一命题如何成为中国妇女题材影片的缠绕性命题。通过分析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对“家”的不同程度的认识,来初步勾勒出中国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本文所侧重的角度是,社会观念对女性行为的潜在影响,女性形象的转变,由此来揭示中国电影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的转变及特征。
-
论张爱玲散文中的女性观
-
作者:
刘瑾
来源:
俪人(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流言》
女性观
张爱玲散文
女性散文
女性心理
四十年代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擅长刻画女性形象和女性心理的杰出女作家,她的女性观在她所写的小说中表现的十分突出,但是在她的散文中,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四十年代,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的诞生,打破女性散文悲伤、哀怨之气,以一种轻松、冷静的笔调畅谈人生。本文以《流言》中的几篇散文为例,来探讨其散文中所表现的女性观,以女性的视角来挖掘其散文价值。
-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
作者:
梅焕钧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小说
人性
小说创作
《五四遗事》
女性角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四十年代
《金锁记》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特点,即:她们都把笔力集中放在表现时代女性的命运方面。在看似从容超脱实则深深进入地描写疯狂世界里的女性疯狂这一点上,张爱玲可以说是第一个。作为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媾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沦
-
望儿楼村的女人们:评文平《乡井》系列小说
-
作者:
段崇轩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情风俗
八十年代
作家
现实生活
自然天性
四十年代
女性形象
小说
日常生活
半个世纪
-
描述:
文平身居京城、魂系乡村。从1987年到1991年,他用五年的光阴,营造自己的《乡井》系列小说,迄今已有二十几篇,散见在全国的各大小刊物上。作家描叙的是他的故乡——晋北忻州一带的生活,确切地讲是他青少年记忆中的生活,虽也有几篇反映现实生活的,但在整个系列中的比重并不大。这样就使这组小说的历史跨度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近半个世纪。地方呢?只有“邮票”大小的一块——望儿楼村。描写的对象则是一些民情风俗、芸芸众生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一些女人们的悲欢离合。我发现,在这二十几篇系列小说中,有十五、六篇是直接描写女性形
-
上海梦寻:奇观与焦灼
-
作者:
陈惠芬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奇观
时代
跨国资本
张艺谋
陈逸飞
西方世界
三十年代
四十年代
旧上海
女性形象
-
描述:
曾几何时,“怀旧”成了我们社会的时尚之一——在当今这样一个凡事信奉“向前看”和“向钱看”的时代,居然会有后视的可能,会生出“话说当年”的“闲情逸致”,这似乎是不可理喻的,然而却是真实的。从风靡一时的《渴望》到满街传唱的《小芳》,从年代模糊的历史故事到现实中此起彼伏、名目繁多的各色聚会——老同学、老战友、“插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