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作者: 丁伊莎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同性恋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 并且很快就成为世界文坛研究文学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它要求人 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阅读、诠释文学文本,从而揭示其中蕴蓄的 性别歧视和女性意识内容,批判和颠覆男权文化。 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 在各自的文学领域进行文学研究。虽然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源于同 一母体,但由于两岸长时期的隔离,加上两岸政治环境的不同,因 此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上就产生了差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孙惠欣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描述: 王安忆在新时期文坛上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而且不断变更小说格局和叙述策略,上达新境界。有关她复杂、多变的文本已形成多样化的解读,本文选择“女性意识’’这一性别视角解读王安忆的作品,探索其文本中女性意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非自觉到自觉,日趋成熟深化的过程,同时,探讨作家是如何运用“女性”话语,清扫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霸权影响,解构男性叙事,开创契合女性主义叙述策略的“特殊的”“革命性”的写作实践,掀开女性文学新的一页。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为切入正题做必要的理论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琼瑶小说研究
作者: 钟海燕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视野   女性话语   琼瑶小说  
描述: 言情小说家琼瑶作为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通俗女作家,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执着于书写和反映中国式的人生、人情和传统的伦理道德;宣扬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构筑纯情至上的理想生活世界;追求健康、快乐、向上的人文关怀品格和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琼瑶作品自出世以来至今一直引起台湾和大陆对她及其作品的持续争鸣和评论。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琼瑶作品,揭示其文本系统的女性主义意义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应有之义。琼瑶小说中的反父权意识书写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的:塑造父权制霸权者形象、再现封建父权礼教对女性的摧残来彰显封建父权礼教的罪恶;同时又对现代社会中隐性男权意识及其悲剧进行了文本演绎。与此同时,琼瑶小说张扬了女性的主体性。琼瑶小说塑造了叛逆的古典女性和独立坚强的现代女性两类主体性形象,努力传达女性的优越性以及女性作为残缺男性的拯救者的主体性价值。琼瑶小说给读者描画出了双性化的理想男女形象,表现出“双性同体”的诗学思想;而且表达出“双性和谐”的理念:人格平等、诗意真爱和伙伴关系分别是双性和谐的根本基础、有力保证和完美形式。琼瑶小说建构了三重超性别意识的女性话语:情感式家庭主义、关怀意识、爱的...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作者: 丁伊莎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同性恋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 并且很快就成为世界文坛研究文学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它要求人 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阅读、诠释文学文本,从而揭示其中蕴蓄的 性别歧视和女性意识内容,批判和颠覆男权文化。 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 在各自的文学领域进行文学研究。虽然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源于同 一母体,但由于两岸长时期的隔离,加上两岸政治环境的不同,因 此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上就产生了差异。这些差异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峡两岸的文学语境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 响而产生了不同步性;二是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批评与理论的方 法时产生了差异。大陆女性主义批评家力图从本国现实出发,努力 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台湾的女性主义者则倾向于 把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直接运用于自己所创作和分析的文本之中; 三是在理论的实践上产生了差异,西方女性主义者倡导的基于女性 身体与欲望的“女性写作”或“女性话语”以及有关“同性恋”、 “双性同体”的批评模式,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对此的侧重点和 批评的程度有所不同。尽管如此,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境遇和文化传统。她们 基本上是持着一种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从“女性主义阅读”和 “女性中心批评”这两条路径展开,只是在具体的研究和运用上产 生了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为海峡两岸的批评家对创建具有中国特色 的女性主义理论扩大了视角,提供了材料,也为世界文坛增砖添瓦,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关锦鹏电影的女性主义分析
作者: 凌菁   邓发   来源: 今传媒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欲望客体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性他者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独立、勇敢而又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群体,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关锦鹏电影叙事中的女性主义策略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并分析关锦鹏电影中女性主义存在的困境。
犹太女性的知识及历史主体性重建——论《普特梅瑟与赞西比》对泥人文本的女性主义改写
作者: 孙鲁瑶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特梅瑟与赞西比》   泥人叙事   历史   女性话语   知识  
描述: 作为一种女性书写策略,戏拟是女性作家解构男性话语模式、重建女性表征的有效途径。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短篇小说《普特梅瑟与赞西比》通过挪用和改写男性犹太泥人文本的方式书写女性泥人故事,她塑造的求取知识和参与历史的犹太女性形象打破了犹太泥人传说中男性对犹太知识和历史的垄断,使犹太女性重获话语权。欧芝克的女性泥人故事一方面具有典型的犹太民族特质,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当的普适价值,两者共同深化了新泥人叙事的性别意义,表达了两性共享知识、言说历史,平等参与话语建构的愿景。
《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
作者: 王鑫   来源: 中国出版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就田   王蕴章   章锡琛   女性话语   妇女杂志  
描述: 本文将民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女性刊物《妇女杂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杂志主编更迭形成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取向和特征进行分析,呈现1915—1931年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和媒介如何通过女性话语回应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变迁,以及《妇女杂志》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重构女性社会图景的重要意义,并在矛盾中找到女性解放自身的力量。
女性话语·国族寓言·华人文化英雄——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当代华语经典《桑青与桃红》
作者: 朱立立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人文化英雄   离散书写   女性话语   国族寓言   身份认同  
描述: 本文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旅美台湾作家聂华苓的华语经典小说《桑青与桃红》。认为此作的离散书写和女性话语方式在华语文学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作品叙述了20世纪华人个体的流离创伤体验,同时拥有国族寓言的反思视域,以人物的历史遭际和人格分裂隐喻从抗战到冷战时期的华人离散境遇和文化政治。女性形象桑青/桃红具有华人文化英雄意味。
女性主义思潮中的伍尔芙
作者: 胡严艳   来源: 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芙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权主义思潮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虽有继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开拓性。她敏锐地意识到男性作家存在歪曲女性形象的现象,并提倡女性应该寻找自己的文学传统,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而这三点仍是当代女性主义者争论的焦点。可以说,伍尔芙是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其思想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几乎是一脉相承。
男性本位的修补与颠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车晓勤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符号   颠覆   女性话语   修补   男性本位  
描述: 人类有阶级社会以来 ,关于女性的话语就是以男性本位为规范的女性话语。由于男权本位的规范 ,男性作家在建构女性形象时 ,必然会以男权本位的规范来建构 ;而女性作家则在建构女性形象时 ,必然会对男权本位规范下的女性话语进行颠覆。这种在建构女性形象时所表现出的对男权本位的修补与颠覆 ,已形成了鲜明的对垒阵式。
< 1 2 3 ... 8 9 10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