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鑫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汉乐府民歌   女性形象  
描述: 汉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女性形象,她们或苦苦追求爱情或饱受征战相思之苦或任劳任怨或被男子抛弃或机智反抗权贵戏弄,均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汉代人民的生活。汉乐府善于将叙事与抒情结合,对话与独白结合,综合运用铺陈排比,侧面烘托,对比描写并辅以动作和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形象。其多种多样的艺术塑造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浅析《晚霞消失的时候》中南珊形象
作者: 王鑫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霞消失的时候》   南珊   人生观   女性形象  
描述: 《晚霞消失的时候》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内容的反叛性和思想的新锐性在当年赢得了很多青年人的赞赏,其中的女性形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小说的女主人公南珊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具有独特的思想。本文通过对小说进行简单梳理,浅析南珊这一女性形象和她单纯而深沉的人生观。
浅析《晚霞消失的时候》中南珊形象
作者: 王鑫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霞消失的时候》   南珊   人生观   女性形象  
描述: 《晚霞消失的时候》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内容的反叛性和思想的新锐性在当年赢得了很多青年人的赞赏,其中的女性形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小说的女主人公南珊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具有独特的思想。本文通过对小说进行简单梳理,浅析南珊这一女性形象和她单纯而深沉的人生观。
《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
作者: 王鑫   来源: 中国出版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就田   王蕴章   章锡琛   女性话语   妇女杂志  
描述: 本文将民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女性刊物《妇女杂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杂志主编更迭形成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取向和特征进行分析,呈现1915—1931年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和媒介如何通过女性话语回应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变迁,以及《妇女杂志》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重构女性社会图景的重要意义,并在矛盾中找到女性解放自身的力量。
对《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人物形象的再认识
作者: 王鑫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  
描述: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在传统的认识中,一直被视为不向封建礼教妥协的进步女性形象。将刘兰芝视为不向封建礼教妥协的进步女性形象这一传统认识值得商榷,刘兰芝不但不反对封建礼教,而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图说女性:以民国时期《北京画报》中女性图片为个案的分析
作者: 王鑫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图片   建构   图说《北京画报》   生活图景  
描述: 《北京画报》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活跃在北平的重要报刊之一,其中大量的女性图片清晰地勾勒出当时北平都市女性生活的基本风貌。女性在旧美与新尚、传统与现代、本土和西方、私人领域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转移在小小的一张报纸中得到充分的彰显。《北京画报》虽无主观构建都市女性生活图景的意图,但是其中的女性图片却直观、生动、真实地呈现了都市女性生活的一个个现场,介于五四新女性和摩登女郎之间且独有京韵的女性,成为画报中女性形象的集中表达。
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 王鑫   王云霞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   女性心理   大学生  
描述: 长期以来性别刻板印象引发的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使得女性形象模式化、角色定型化,造成了对女性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所以要求新时代的女性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去应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从自身、社会、教育三方面着手,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用正确的方法维护心理健康,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抗战时期云南省妇女运动委员会研究
作者: 王鑫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运动委员会   妇女动员   抗战时期   云南妇女   抗战建国  
描述: 抗战军兴,国民政府动员全国各界参加抗战建国事业,对广大妇女也展开动员。为此成立的全国妇女运动委员会,就是动员广大妇女参与抗战的指导机构。随着妇女动员工作的开展,各省市也相应成立了分会。云南省于1940年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动员云南各界妇女参加抗战建国事业。曾先后组织妇女成立救护队、救援队、慰劳队等,支援前线将士抗战;引导云南妇女参与政治竞选,争取自身政治权利;开设妇女识字班、手工训练班,保障妇女受教育权利,减少文盲数量,提高云南妇女受教育水平。在云南省妇女运动委员会的努力下,云南妇女的政治、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