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双性社会中的女性艺术——曼谷唐人女性艺术展
作者: 朱其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女性艺术家   策展人   艺术实践   艺术展   当代艺术   展览   社会文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女性形象  
描述: 2006年12月16日至2007年1月17日,由策展人朱其策划的“双性社会中的女性”艺术展,在曼谷唐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参加此次联展的艺术家均为当代知名女性艺术家:喻红、陈庆庆、尹秀珍、肖鲁、蔡锦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环境整治
作者: 石伊林   邓萌   石丹林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历史方法论   英雄形象   艺术作品   女英雄   妇女运动   男性意识   题材   艺术史   女性形象  
描述: 一、改制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1、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周期性将导致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多变性。对于银行系统而言,当信贷总量骤然收缩以后,一些深层次矛盾也会显现出来。换言之
中国女性艺术启示录
作者: 罗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文化学视角   文化中心主义   女性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艺术   中国女性   “女性艺术”  
描述: 就“女性艺术”而言,女性从事艺术创作的话题,在20世纪九十年代呈现多元整合的情形,并构筑为当代艺术热门思潮,其引发的不止于现代艺术领域的诸多挑衅性反思,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历史等方面均有尚未彰显的多重意义指向。 试图从女性人类文化学视角梳理中国女性艺术史,的确不是件让人轻盈愉悦的事。面对男权文化中心主义造就的几千年女性在艺术史上“缺席”的客观现实,我
历史的潜意识规则:西方艺术作品中几个女英雄形象的解读
作者: 游禾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历史方法论   英雄形象   艺术作品   女英雄   妇女运动   男性意识   题材   艺术史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艺术史可以被看做20世纪70年代早期妇女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理论建立在社会历史方法论,即所谓的新艺术史的基础之上。1971年,美国女艺术史家林达·诺克林发表了题为《为
寻求标记和深度——女性主义与艺术漫议
作者: 丁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女性艺术家   奥林匹亚   意识形态   女性世界   艺术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艺术   皮格马利翁  
描述: 透过女性主义看艺术,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女性与艺术的特殊关系,而且也已经越出了性别本身的限定,也就是说,一方面并非任何出诸男性的艺术观念都与女性主义相左。相反,在某些男性艺术史家的著述中,女性主义的学者甚至可以寻见强烈的认同感。譬如,克拉克(T.J.Clark)在其著名的《现代生活的画面——马奈及其追随者的艺术中的巴黎》一书中对马奈的《奥林匹亚》的经典分析就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可资引用的来源。仿佛是后来的女性主义者想要指出的那样,克拉克明确地认为,马奈笔下的奥林匹亚的形象与提香的《乌比诺的维纳斯》不同,她并不是
女性心灵的诗意图景——朴春子的工笔画
作者: 余欣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内在韵律   工笔画   女性世界   个性化表现   朝鲜族妇女   画面构成   女性形象   艺术魅力   艺术语言的创造  
描述: 春子是位诗人气质女性工笔画家。她的作品总以一种飘逸、典雅、清丽、而又深情的诗意轻叩着欣赏者的心扉,令人回味、久久不能忘怀。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她那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她以女性艺术家的视角心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清纯、温馨的女性世界,这个世界被她表现得更加诗意化和理想化,并弥漫着令人神往的内在韵律。 由于春子工笔作品的题旨统归于对人的表现,特别是对女性的表现,因而她的艺术显示出着重对阴柔美的发掘与表现。并成为她独特的艺术风貌,她以特定的感受营造出那充满人情意味和人性情韵的柔美世界;为此,她略去了那些朴素而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女性艺术家   女性名   中国艺术   纺织业   雕塑家   艺术创作   女性形象   母系氏族   中国女性  
描述: 翻开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当今,都有艺术闪光。如果问中国女性和中国历代艺术的发展,关系何在?她们对中国艺术有哪些贡献,能够找到的具体例证是不多的。母系氏族条件下,女性是社会生产的主要从事者。原始玉器和彩陶等,不必说出自她们的巧手。工艺方面,元代有黄道婆,明代有韩希孟,明末清初有沈寿,在同女性最亲和的领域如纺织业上有重大贡献。此外,很难找到响亮的女性名字。绝不是说妇女在几千年
素手丹青:艺术的兰花指
作者: 游金   来源: 现代青年(细节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丹青   兰花指   女性创作   画面   艺术创作   作品   男性   女性人物   世界  
描述: 当我们提到“人”的概念时,也许包含了男人和女人的总和,我们提到男人时,也用“人”的概念,我们会说“那个人”。但当我们提到女人时,却很少用“人”这个概念,非要强调其性别,“那个女人”,我们总是这样说。 这么说,女人在指称的范围上已经有别于男人,这当然是一种无意识的被男人和女人都习以为常的不平等。事实上,女人还是柔弱、细腻、温情、肤浅、被动,以及局限、狭隘、感性的代称。
写意曹娜:简评曹娜的艺术风格
作者: 高洪地   曹娜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中国古代   艺术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   民间艺术   处理手法   作品   年轻女性   绘画创作   女性人物  
描述: 在中国,一个成功的女性画家虽不能称为是凤毛麟角,但其在数量上的确是远远不少于男性画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功的女性画家便尤为引人注目。曹娜,一个在中国画坛上崭露头角的年轻的女性画家,她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2004年其作品《空镜子》获"黎
中国有女性艺术生存的土壤吗?
作者: 周小儒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中国传统绘画   妇女运动   现代艺术   女权主义   女性艺术   女性主义   男性   “女性艺术”   中国女性  
描述: 在中国这样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农耕国家,似乎一切都是“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习惯。人们习惯于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教训,习惯于“日出而作,门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经济,在艺术上也习惯于守着祖宗留下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笔墨程式。对中国而言工业化进程姗姗来迟,现代艺术的发展步履蹒跚,中国的女性艺术同样逃脱不了相似的规律。 国际妇女运动始于五十年代末的美国,特别是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性》一书在法国出版,成为“女性艺术”的宣告书。随着本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以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妇女运动和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