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刘溢个展:旧爱加新作
作者: 孙玉洁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油画展   故事情节   创作   作品   笔触   美术馆   画作  
描述: 刘溢油画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同,展出了刘溢20年来创作的40余幅油画。展出的很多画作已经卖出,又从藏家那里借来的,再加上刘溢近年的创作,共同构成这次展览。其中.以2000年后创作的作品居多。裸体女性的形象在刘溢的作品中多有涉及,这些女性艺术家细腻生动的笔触下或讶异或忧伤.沉浸在画面赋予她们的故事情节中。
图像里的性别意识:从西方女性题材绘画中看审美的性别差异
作者: 唐吟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出版社   女性艺术家   人类情感   视觉图像   艺术作品   女性题材   表现形式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男性  
描述: 艺术世界是人类情感的世界,艺术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第3页),更是艺术家情感的符号化表现,也引发艺术欣赏者的情感体验和共鸣。艺术作品作为视觉图像,其中蕴涵着不同性别艺术家的情感、心理符号,同时,不同性别的观看者也能从艺
知性者李牧遥的当代思考:李牧遥专访随笔
作者: 圣子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绘画作品   恐龙   中国散文   工商管理硕士   琴棋书画   表现形式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对于李牧遥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会与十几年前在广州以"十万元买断报纸头版征婚"的李怡青联系起来。而如今的李牧遥,正是当年的李怡青。李牧遥艺术简历原名:李莉;笔名:李牧遥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作家协会会员、MBA工商管理硕士。1981年学习琴棋书画。
消费社会中女性艺术的契机与困境
作者: 顾春花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视角   消费社会   当代中国   艺术作品   困境   身体   中国当代   艺术创作   女性形象  
描述: 一、关于消费社会和女性艺术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开篇就说: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在当代中国,尽管有些学者矢口否认中国已进入消费社会,但依照美国理论家杰姆逊对消费社会的认
肉与灵:女艺术家自画像中艺术家的身体
作者: 王燕飞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人体   女性艺术家   女性身份   自画像   身体   作品   贝克尔   女性形象   世纪初  
描述: 导师推荐语本文是根据王燕飞2006年的博士学位论文《20世纪上半期西方女艺术家自画像》第四章第二节修订而成的。《20世纪上半期西方女艺术家自画像》以米歇尔.德赛都的战术理论为贯穿全文的
美术作品中的女性
作者: 肖芸   来源: 艺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性艺术家   角色   古代社会   类形象   鉴赏教学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美术作品   男性  
描述: 当大家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美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男性形象要多,虽然以女性形象为主体的作品一直都受到男性艺术家的垂爱,但女性形象跟艺术家表现的风景、静物属于同等的范畴。女性艺术家与女性模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地位上都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在这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社会问题。
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综述
作者: 雨砚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女性艺术家   文化变迁   女性主义研究   西方女性主义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艺术   “女性艺术”  
描述: 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综述1998年3月3日,《世纪·女性》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3月6~7日,作为与展览相关联的一项学术活动,“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也在京城一隅热烈进行。本次论坛旨在...
艺术史的独特界面——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观述评
作者: 丁宁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女性艺术家   意识形态   艺术史学   述评   西方女性主义   艺术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一、引言 在西方的文化中,女性在学术方面的声音及其权威性向来是显得较为薄弱的。但是,长期以来,企盼女性在这方面崛起的强烈愿望却从未衰减过。譬如,在五百多年以前,女性思想家克里斯廷·德·比赞(Christine de Pizan)就曾声称要在“文人的领域”中建立一座女性自己的乌托邦城;大约两百多年以后,玛丽·阿斯特尔(Mary Astell)又倡议女性须建立起自己专属的学术社区,从而可以分享长期无以接近的知识的种种禁果;后来,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建议,要倡导一种新的、所谓“局外人”的社团,目的是使排除于男性
女权的图像——读解阿莉斯·尼尔
作者: 矫苏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叛逆   女性艺术家   哀怨   坎坷   欢乐   画家   范型   读解   传奇色彩  
描述: 阿莉斯·尼尔(Alice Neel,1900-1984)颇具传奇色彩,个性温柔而叛逆,经历既坎坷又幸运。作为女性的“画家与画中人”,尼尔创造了一种新的描绘与被描绘的范型。就画家而言,她挣脱了女性艺术家的抑制和定势,大胆直率地表现了自我的真实,爱情、性、渴望、母爱、顺从、反抗、哀怨、担忧、欢乐等等体验被不假掩饰地复杂地展现出来,揭示出内心世界的隐秘情愫。就绘画对象或画中人而言,她的图画表现了真实和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在很多传统画家和现代画家笔下,女人是被动、简单的,她们基本以美丽、优雅、装饰或被戏弄的形象出
女性艺术家之性别意识抉择
作者: 孙欣   陈浩波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群体   权力关系   女性意识   女性身份   女性生理   传统女性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现实物象只是观念表达的载体,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独立的自我观念表达,并在画面的现实物象中找到某种社会、文化、权力关系,而不是简单地、笨拙地面向和再现眼中的现实。在男权视觉经验所表现的女性图像中,女性所处的境遇往往存在以下三种状况:被动观看的、带有诱惑倾向的以及满足男性审美趣味趋向的。这三种状况之中,无论哪一种都需要以男权主流社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