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840 条
-
近代女性期刊散文:前五四时代的女性社会文化空间实践
-
作者:
杜若松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论文
游记
散文
近代女性期刊
女性文学
现代化
-
描述:
在近代女性期刊中,女性作者更容易使用散文体裁来抒发感情,表达观点,因此近代女性期刊的散文创作成为前五四时代女性社会文化空间的重要实践手段。借助游记这种散文类型,近现代转型中的女性能够将传统的闺房生活和社会生活加以连接,从而积极投身女学;更有如秋瑾、陈撷芬、燕斌等女性有识之士,在政论文创作中激昂文字、参与争取女权、女性解放的斗争,彰显了性别观点、更推动了女性文学现代化进程。
-
朱淑真诗词接受史解析
-
作者:
朱春俐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价
传播
伦理
女性文学
朱淑真
诗学
-
描述:
朱淑真是我国宋朝与李清照齐名的著名女诗词作家,其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文学的特征。但在对其作品的选择和接受上受封建伦理观、传统审美观以及受众的男性视角等影响,接受史较为曲折复杂。
-
世无侠士空呈剑:季总禅师南岳去来的女禅诗路
-
作者:
苏美文
来源:
中华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季总
山居诗
南岳
女性禅师
女性文学
-
描述:
世无侠士空呈剑:季总禅师南岳去来的女禅诗路
-
《生死场》研究综述
-
作者:
孙晓玲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抗日文学
《生死场》
女性文学
哲学
文本结构
-
描述: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小说发表之初,“抗日文学”说一直是权威阐述。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批评者或从女性文学、或从生与死的哲学高度、启蒙角度以及文本结构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发现了许多新的内涵,然而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
-
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范式的若干问题
-
作者:
逄增玉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书写范式
少数民族文学
港台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述日益繁多,但真正自成体系、有价值和特色的只占少数。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要把港台文学和沦陷区文学、以及少数民族文学和女性文学有机融入文学史,而不是硬性地作为板块嵌入。在价值观与历史观上,应该真正贯彻历史主义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的原生态,并以开放现代的、具有普泛价值的人性观念和世界文学的普遍原则作为价值标准。在历史与逻辑的关系中,要处理好困扰在文学史写作中的经典与非经典、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规律与非规律、进化与非进化的关系。
-
三位“小姐作家”
-
作者:
王羽
来源:
新文学史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张爱玲
苏青
女作家
文学史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上,女作家新人辈出,佳作云集。最著名的当属今日已十分风行的张爱玲、苏青,但另有许多女性作者同样取得了值得瞩目的成就,只是现有的文学史尚未将她们充分纳入考察视野之中。其实,如果把张爱玲、苏青制造的文学风景当作是40年代海派女性文学
-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
作者:
谢黎
来源:
台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台湾文坛
大地
蒙马特
自戕
女人
女性文学
-
描述:
1995年,巴黎仲夏夜,她用一把水果刀结束了自己26岁的生命;第二年,她自杀前写给朋友的20封信件被集结为《蒙马特遗书》一书出版,使台湾“整个岛屿为之颤抖”,这部最后的生命独白亦成为台湾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鲜明的个性、出众的才华、丰富的情感乃至决绝到近乎惨烈的自戕,让她成为台湾文坛里程碑式的人物。她是个“会爱女人的女人”,她的性子熔岩一样烈,却水晶一样脆。她有一个很美很佛教的名字——邱妙津。
-
一部标志女性意识流变和女性文学发展的力作--读赵玫小说《上帝也知道梦不可追》
-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
女性意识
赵玫
女性文学
发展
《上帝也知道梦不可追》
复调小说
-
描述:
一部标志女性意识流变和女性文学发展的力作--读赵玫小说《上帝也知道梦不可追》
-
对人类的体贴和爱——铁凝访谈录
-
作者:
赵艳
铁凝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题材
人性关怀
文学创作
叙述风格
女性文学
铁凝
-
描述:
对人类的体贴和爱——铁凝访谈录
-
论新生代女性“另类话语”写作的审美取向
-
作者:
张鹏飞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文化
文化语境
写实走向
审美流变
女性文学
另类话语
-
描述: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转型。90年代新的文化语境促使中国文坛冲破以往单一的格局,开始形成多元共生、互溶互补的新文化局面。尤以卫慧、棉棉等为代表的70年代女作家登上文坛,以其对个体价值的极度尊崇、对主流文化的拒斥,以及对日常庸众的蔑视而形成了另类文学话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