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40年代上海女作家小说 2 闺秀集
-
作者:
王羽
来源: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短篇小说
-
描述:
《闺秀集》中的上海女作家虽然不能也无意与张爱玲比肩,但是她们的存在终于澄清了张爱玲的神话,她不是一枝独秀的个案,而是她们竞相绽放过程中被烘托出来的一朵奇葩。由此,20世纪40年代的海派女性文学图谱才算臻于完璧,从而多元化地展示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第三代女作家的创作与精神风貌。
-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形象解读
-
作者:
吴雁汶
王羽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性格
艾迪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我弥留之际》中女主人公艾迪形象的塑造手法不同于福克纳以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负面的那么分明。种种矛盾使得艾迪很难被定义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因此本文将对艾迪的性格进行解读,以及分析这种性格的成因和与女权主义的关系。
-
回到女性的“生死场”:对黄心村《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
作者:
王羽
来源:
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上海
家庭
女性文学
战争
商业
-
描述:
黄心村的《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是一部以女作家张爱玲为中心剖析沦陷时期上海女性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力作。作为一项带有鲜明的海外学术烙印的研究成果,该书具备显而易见的优势,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若干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其第一章中女性文学的战争叙事、家庭性定位以及第二章中有关女性出版文化借助商业文化的支持得以成功建构的结论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可片面夸大战争对沦陷时期上海女性文学的左右力、商业法则也从一个扭曲的角度刺激了女性文学的发展等不同观点。
-
三位“小姐作家”
-
作者:
王羽
来源:
新文学史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张爱玲
苏青
女作家
文学史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上,女作家新人辈出,佳作云集。最著名的当属今日已十分风行的张爱玲、苏青,但另有许多女性作者同样取得了值得瞩目的成就,只是现有的文学史尚未将她们充分纳入考察视野之中。其实,如果把张爱玲、苏青制造的文学风景当作是40年代海派女性文学
-
与张爱玲不期而遇
-
作者:
王羽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罗兰
胶片
张爱玲
上海女作家
苏青
上海图书馆
四十年代
天地人
日报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四年九月,我有幸来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陈子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当陈师出奇瘦长的身影进入我这俨然"乡下人"的视线,我怎能不激动,《私语张爱玲》和《作别张爱玲》的编者,就在我眼前了。自高中时代开始的对张爱玲绵延不绝的痴迷,贯穿我整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