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 】搜索到相关结果 2840 条
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建构
作者:
陈凤珍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文学
全球化
批评话语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当今世界,女权主义已经使得女性的声音不再是一种边缘化的声音,但是总体上看女性作家和批评家的“生态意识”都很薄弱,文化思想界关注作家的“精神生态”的人很少。鉴于此,本文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话语建构的角度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通过女性文学的精神生态和文学批评生态的话语资源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命运,东西方文学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生态意识和生态文化逐渐被人们认可的今天,大力倡导和建构生态女性文学批评,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众传播语境下的女性文学
作者:
张恒军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大众传播
问题
价值
女性文学
描述: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存在,当代女性文学已经成为一块既华美又纷繁的文化探险领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是以价值规律为基本法则的商业运作的结果。这一法则的巨大影响,改变了文学领域的整体气象。一些文学创作与商业宣传强强联合,构造了新的文学传播语境,无论从表现方式还是选题内容,抑或是出版时机、宣传口径都有了一定的转变,文学话语的深刻转型日益凸显。本文将通过对女性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研究,探索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女性书写行为,从而进一步挖掘其当代传播价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文本风格相似度分析——以女性文学为例
作者:
邢翠鹃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F
向量空间模型
IDF
女性文学
文本相似度
描述:
本文主要用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来分析女性文学代表作家的作品,通过TF-IDF计算文本特征项的权重,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来分析这些女性文学作家作品的文本风格相似度。并以此证明同时代不同作家或不同时代同类作家(女性文学作家)的文本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此外还分析了部分特征词的分布情况。
在批判中建构的女性文学
作者:
郑来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男性化
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
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类别,其创作理论经历了解构与建构的过程,女作家在解构的同时,进行着曲折的探索与建构之路。
“人”的主体性启蒙与女性的自我追求——20世纪8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侧论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自我表现
社会主义新人
启蒙主义
女性文学
描述:
在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语境中,女性文学创作始终不渝遵循的人道启蒙以及重建个人自主性的努力,与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不完全一致;新启蒙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知识表达与建立女性主体的目标并非天然契合。新时期文学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既体现了启蒙思想模式的渗透,同时也昭示出在启蒙主义“人”的视野中确立女性自我的难度。
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嬗变
作者:
邓彦君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嬗变
当代
女性文学
发展
描述:
本文深刻阐述了女性文学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并分析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征,最后针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历程中存在的局限提点参考建议。
论990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个人化倾向——以陈染、林白为例
作者:
焦艳
龚岱辰
来源:
山东工会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
个人化
林白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90年代的女性文学是在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及中国女性意识崛起的背景下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个人化的写作方式。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以女性的独特视角,通过近似自传的写作方式书写女性意识,抵抗男权话语。本文以陈染、林白为例,从女性文学自传性的真实私人生活的描写、忽视时代背景以及关注个体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探讨女性写作的个人化倾向的表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女性个人化写作的意义及局限。
从《中国公主图兰朵》到“百位美人诗”:“中国才女”与歌德女性文学观念之转变
作者:
谭渊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诗歌
歌德
世界文学
女性文学
席勒
描述:
19世纪初,德国文坛发生了天才女性之争。在中国文学的影响下,席勒将意大利歌剧《中国公主图兰朵》改编为反映妇女解放呼声的德国戏剧,歌德从英文转译出4首中国女诗人的诗歌。对这段接受史的研究显示,中国古代才女作品的译介曾对德国文学界积极评价女性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歌德世界文学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承传与摒弃:论日本女性文学中的道德观衍变
作者:
周萍萍
来源:
外国语文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观
衍变
女性文学
承传
摒弃
描述:
日本女性文学中的道德观衍变轨迹,是进行承传、反抗以至摒弃的过程,可以说是日本女性对传统道德伦理观的一部抗争史。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平安朝"女流文学"对儒家妇道伦理中男尊女卑等思想的承传;明治大正时期"女流文学"对封建道德伦理的批判;现当代女性文学对传统家庭道德伦理的彻底摒弃。女性文学中的道德观衍变历程映射出日本女性冲破束缚女性的道德禁锢,发现、看待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建构新的妇女意识的愿望和倾向。
革命与女性的自赎——十七年女性文学叙事的话语裂缝
作者:
陶丽萍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叙事
潜叙事
裂缝
复合话语
女性文学
描述:
十七年女性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存在着既对话又矛盾的复杂关系.出于对"个人生活命运的关心", 女性文本在自觉认同和完成革命叙事的同时,女性被压抑的性别意识与独特的审美体验在一定层面上仍以一种潜叙事方式被建构出来,对革命"正史"与男性话语霸权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解构或消解,从而获得了某种超越时代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