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时期女性文学意识的论争
作者: 刘海燕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固守   超越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论争  
描述: 女性意识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之一,是中国女性文学成为一门学科研究以来评论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评论家们主要在两方面进行讨论:一是什么是女性意识,二是我们应该固守女性意识还是应该超越女性意识。围绕女性意识而展开的论争,丰富了女性文学的研究,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关于女性意识论争的情况,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谈宋代女性词人对后世女性文学的影响
作者: 谢穑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词人   宋代   影响   明清   女性文学  
描述: 宋代是女性词人群体性崛起的时代,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女性文学至此发生了质的飞跃。其对后世文学尤其是明清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明清庞大的女性创作群体的出现、明清女性主要的创作体裁、明清女性对宋代女性词作的借鉴、明清女性文学的评价坐标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宋代女性词人对明清女性文学的影响。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现代性
作者: 张晶晶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新时期文学   现代性   双性主体   女性文学  
描述: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呈现出许多新质,这些新质与现代性的主体性要求不谋而合,集中表现在女人由依附性到独立性这一精神过程的艰难蜕变。从着力于人的发现、即"女人也是人";到"男女都一样",从男女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平等中窥视女性的性别价值;再到"男女不一样",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性别意识;再到"女性自身",女人的生命发现与讴歌;最后,"双性和谐"的相融并交才是女性文学的最终指向。这一历程与发展目标正是性别现代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即双性主体。
对20世纪女性文学的审美流向分析
作者: 高鹏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柔   病态美   阳刚   女性文学   审美流向  
描述: 女性文学在进行二十世纪后,基本分为五个时期,即“五四”时期,30至40年代时期, 50至70年代时期,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以及90年代时期。本文从不同时期的不同创作手法,审美趋向,探讨女性文学的审美流向变化。
《莎乐美》的翻译与五四女性文学
作者: 陈婧   李思茗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莎乐美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  
描述: 翻译的文化学派把翻译作品和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突破了语言学派专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转换的模式,摆脱了传统翻译研究中对源语言的过分关注,而突出了译本和目标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中国近代史上,五四时期为中国的现代性莫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各种译本从源文选择、翻译到接受都与五四时期的历史背景、译者的目的、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基础上分析可见:《莎乐美》的翻译受到五四时期社会因素、译者意图及翻译的地位等因素的影响,翻译
对20世纪女性文学的审美流向分析
作者: 高鹏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柔   病态美   阳刚   女性文学   审美流向  
描述: 女性文学在进行二十世纪后,基本分为五个时期,即“五四”时期,30至40年代时期,50至70年代时期,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以及90年代时期。本文从不同时期的不同创作手法,审美趋向,探讨女性文学的审美流向变化。
浅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
作者: 宁慧霞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遮蔽的女性作家   维多利亚时期   难言之痛   双重评判标准   女性文学  
描述: 长久以来文学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是一片落寞之地。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从家族文化传承看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与特征
作者: 钱成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泰州   家族化   女性文学   繁荣  
描述: 在泰州地域文化史上,清代的女性文学曾繁荣一时。清代泰州女性文人人数众多,创作成就显著。他们中大多数出身本地区文化世家,而家族化也因此成为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与最显著的特征。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
作者: 宁慧霞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遮蔽的女性作家   维多利亚时期   难言之痛   双重评判标准   女性文学  
描述: 长久以来文学和文学传统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一度是一片落寞之地.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
作者: 张玉能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写作   性别文化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   女性阅读  
描述: 女性主义文论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文论,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写作、女性阅读等,倡导一种性别文化,建构一种性别诗学,对张扬女性的文化和文学,解构长期以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和文学具有革命性意义,但是,女性主义文论过分强调女性文学、女性写作、女性阅读,而且着重在语言分析和文化层面,形成了矫枉过正的女性的性别文化、性别诗学,不利于社会性别的和谐发展。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过程中,应该注意吸取女性主义文论的性别文化、性别诗学的合理要求,促进社会性别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女性文学、女性写作、女
< 1 2 3 ... 9 10 11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