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香港导演关锦鹏电影独特的女性视角
作者: 陈国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视角   导演   女性意识   女性题材   女性话题   香港电影   女性形象   红玫瑰   长恨歌  
描述: 香港电影一向充满大男子主义,女性总是作为配角出现,真正的女性电影寥寥可数,而其中被公认为最虔诚、用力最深、成绩也最显著的,便是关锦鹏。关锦鹏执导的电影是选取女性题材、
在通俗写作的跑道上滑行
作者: 李牧雨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作家   女性世界   纯文学   滑行   张欣   写作   创作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初登文坛以来,张欣就一直以不温不火的状态锲而不舍地走在中国南方文坛的前沿,同时保持着惊人的创作力。进入新世纪,张欣的创作突然峰回路转,其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小说而影视,一下子炙手可热。综观张欣的创作,我们发现,她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中一直毫不讳言地举着通俗主义大旗进行创作的非常独特的一员。曾经有人把张欣比作大陆的琼瑶(有意思的是,另一位以影视走红的作家海岩也曾经得到过“男琼瑶”的封号),张欣对此也并不否认。在她那里,通俗并不是一道障碍,而是一片沃土,这片沃土上有着令人咋舌的高产量、高
戴锦华眼中的第五代导演
作者: 岳秀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五代导演   基本立场   子一代   欲望   张艺谋   历史   第四代导演   女性形象   电影批评   女性主义  
描述: 戴锦华是一位对电影研究颇有建树的学者,女性主义是她电影批评的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之一;她认为电影将性别角色与男性的欲望结构深刻地内在于影片的叙事机制之中。
上世纪90年代军旅话剧的突围与超越
作者: 李前平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旅话剧   新时期   年代   超越   文化语境   中国话剧   突围   女性形象   世纪   剧作家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的军旅话剧无疑是戏剧园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长久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上世纪90年代的军旅话剧受到了新时期文化语境的滋养,历经军旅戏剧家的艰辛耕耘与不懈地探索,终于在越过上世纪80年代军旅话剧的相对沉寂期之后,迎来了上世纪90年代军旅话剧的突围与超越。
肤浅的女人,尽职的母亲——《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夫人形象新解
作者: 夏静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肤浅   家庭天使   维多利亚时期   母亲   中产阶级   婚姻   女性形象   小说   男性   社会现实  
描述: 一、简介:《傲慢与偏见》一是18世纪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经典之作,著于20世纪末,其题目原定为《最初的印象》,最后定题为《傲慢与偏见》,该题目源于佛朗西斯·伯尼的一本书Evelina中的一句话即:一切不幸的发生都是傲慢与偏见的结局。那么大多数人对于贝内特夫人的印象是
传统女性主义的一次无意识回归
作者: 雷达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身体写作   女权主义   传统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长篇小说   无意识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回归  
描述: 我不认识作者,也没有接受指定的阅读任务,我只是收到了一封诚恳的来信和分为上下卷的《浮途》(花城出版社)。出于好奇,翻开了《浮途》,却在不经意间进入了,先是消遣式地,终至津津有味地把一部长达七八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读完了。这是意外的收获。遂写下这些笔记和感想。女性主义话题,自新时期以来就在文学界不断轮回,到90年代中后期愈演愈烈,近年来,有关它的学理性研究固然在不断深入,但种种繁复现象似乎又将人们带入了迷惘。究竟怎样的女性视角才是理性的、文化的、有深度的,是与这个大时代相宜的?这是我每读女性作家小说都会有的一种
男权语境中的女权呐喊:对元杂剧女性人物形象的再认识
作者: 吕玲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元杂剧   女子   女性人物形象   语境   赵盼儿   元代文化   女权   女性角度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古代中国就再也没有提供共女子们展示风采的社会舞台,其社会角色被定位为第二性,女子们成了男人的附庸。回顾漫长的社会发展史,我们看不到女子的身影,听不到女子的声音,中国女性仿佛一直蛰伏在历史的地表之下。好在有文学流传,这是一部没有间断的历史:
“莎菲女士”在延安:丁玲对革命女性地位的探讨
作者: 盛汝真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灵创伤   莎菲   女性意识   革命   传统道德   丁玲   延安   毛泽东   女性形象   时代情绪  
描述: 一丁玲是一个敏锐感受时代情绪的作家,尤其对女性的关注和描写,折射女性的心理体验。她最早的作品如《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描写了负着时代苦闷与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喊出了她们的不满与不平,基调哀怨而又激愤,
自由背后的诘问——消费时代的女性叙事一瞥
作者: 岳斌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消费时代   政治意识形态   自由   新中国   建国初期   女性叙事   解放   女性形象   男性  
描述: 在中国,女性的解放从来与政治相关,女性在新中国建立后获得的解放和自由某个层面上是政治意识形态和男性主流权利话语的"恩赐"和"施与"。两性之间的差异和平等问题在建国初期得以缓解的重要方式是"男女都一样"的一种社会
色彩缤纷的糖果女孩
作者: 米拉   来源: 八小时以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青年女性   中国社会转型期   视觉主体   消费社会   文化背景   流行文化   自我成长   女性形象   自我塑造  
描述: 作为70后生人,青年女画家杨帆一直在她的画面上,描绘着她那一代或者她那一代之后更年轻的女性形象。杨帆自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新一代青年女性自我塑造和成长的文化背景,在中国进入消费社会和大众流行文化占主导的时代,新一代青年的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女性形象的塑造。而杨帆绘画的主要视觉主体就是新一代女性形象。她说:我画这些画的初衷很简单:漂亮的女孩儿,单纯的颜色。图像是简单的人物,技法也仅着平涂,
< 1 2 3 ... 48 49 50 ... 58 59 6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