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戴锦华对当代中国电影女性形象的解读
作者: 郭维易   来源: 今传媒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跨学科   女性形象   电影批评  
描述: 在完成了对女性的精神解放、消除了肉体奴役的同时,所谓的“女性”也就成了文化中的一种子虚乌有,这也使得她们作为一个性别的群体亦是悄然失落于文化的视域当中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戴锦华将其命名为当代女性面临着的“花木兰式的境遇”,当她们终于获得了分享话语权利的时候,却失去了她们的性别话语身份;在她们真实的参与历史的同时,她们的女性主体身份却也不得不消失在一个非性别化的假面之后。
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研究(2009-2013)
作者: 高红朴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表达   电影批评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作为电影批评的一个重要方法,近年在中国电影批评实践中得到重视与广泛运用。本文在占有文献基础上,依据关注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出五年间(2009-2013)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为三个主要面向:女性形象、性别意识与女性主义表达。其中女性形象分析主要从精神分析、意识形态和社会学三个维度进行批评;性别意识批评以女性意识与两性意识为主导;女性主义表达批评则集中在女性话语表达、女性书写、女性叙事、女性主义表达困境四个方面。此外,也有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新的议题出现如生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电影的女性主义美学批评
戴锦华眼中的第五代导演
作者: 岳秀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五代导演   基本立场   子一代   欲望   张艺谋   历史   第四代导演   女性形象   电影批评   女性主义  
描述: 戴锦华是一位对电影研究颇有建树的学者,女性主义是她电影批评的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之一;她认为电影将性别角色与男性的欲望结构深刻地内在于影片的叙事机制之中。
客家女性的荧屏形象解读
作者: 黄沛成   李水根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等郎妹   客家山歌   文化事项   胡希张   形象解读   一丈夫   电影批评   情景喜剧   围屋   客家文化  
描述: 客家女性历来以勤劳简朴、坚忍不拔而著称,她们的衣着打扮、婚俗生活、社会地位、品格特性等是客家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文化事项。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客家文化的再度升温,客家题材影视作品日益增多,不少客家题材影视作品以客家历史为依据,塑造了独特的客家女性荧屏形象。一、辛勤的"健妇""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客家题材影视作品中关于客家女性的形象首先是穿着大襟衫、阔脚裤,系着围裙辛勤劳作的形象。《阿容》中阿娇忙里忙外经营茶寮;《围屋里的女人》中豆苗
从第三代到第六代:女性、女权的镜语嬗变
作者: 李岗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新时期   女性意识   经典   新中国电影   女权主义批评   第四代导演   影片   女性形象   电影批评  
描述: 当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女权主义潮流从具体的政治运动转向整体的文化批判时,女权主义批评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女权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权主义批评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譬如,好莱坞的经典电影通过特有的手段,使女性的形象成为色情的消费对象。因此,女权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构这类深藏反女性本质的电影。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电影,女性主义和先锋
作者:   穆尔维   来源: 世界电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语言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者   妇女运动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精神分析   电影理论   电影批评   女性主义   身份认同  
描述: 电影,女性主义和先锋〔英国〕L.穆尔维邓晓娥王昶译只是到了最近几年,才有了将女性主义与电影联系起来的可能。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妇女的政治意识现在已经批判性地转向了电影方面。电影现在已经拥有了可以从女性主义视点加以分析的为时不长的历史。这种意识以及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