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女性角度看霍桑的《红字》
作者: 孙丽萍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霍桑   女性角度  
描述: 从19世纪开始,美国开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热烈的女权运动,女权运动如火如荼,对女性的尊重成为了有识之士所共同认可的观点。而要提起女权主义写作,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名字—纳撒尼尔.霍桑。在《红字》中,霍桑都通过塑造独立而坚强的女性形象,来对女性的地位进行宣扬,对美国当时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进行批判。
基于女性角度解析《霍华德庄园》的人道女性主义
作者: 王子健   袁文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女性主义   女性角度   《霍华德庄园》  
描述: 在父系社会时期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由于经济能力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被束缚在一个低下的位置。女性从一出生开始就被教育要三从四德,将来为丈夫生儿育女。直至19世纪女性主义的逐渐兴起,女性的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从小就由母亲抚养长大。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福特斯便对当时女性的处境有了深刻的了解,本文站在女性的角度对福特斯的代表作《霍华德庄园》中几个主要女性人物的分析,来了解小说中的人道女性主义。
从“微笑的陈述”到“警醒的沉思”:浅析茹志鹃女性化写作的风格转变
作者: 沙媛媛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角度   茹志鹃   历史和现实  
描述: 茹志鹃的文学成就主要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她清俊、委婉、细腻的笔致和文风是评论界对她的一致评价,但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茹志鹃的小说,其独特性显而易见。她的女性意识表现为关注女性的角色转换,并以人道情怀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她善于用女性的细腻笔触展现普通人特别是女性的心灵历程和情感变化。新时期她的作品更是不惮于触及社会和人生的创痛,在历史和现实的深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通天塔》意象的建构和女性形象的解构
作者: 朱红军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沟通   女性意识觉醒   女性角度   女性形象   《通天塔》  
描述: 《通天塔》以行为怪异、精神障碍和畸变的聋女,间接表现女性在电影中的角色定位。影视里的女性始终处于次元素地位,作为男权话语和分析框架中的客体,女性立场含混和模糊。真实女性形象的缺失,是一个先天残缺和无不错误的选择。
雄起,中国女性导演
作者: 江月英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男性形象   新世纪   电影作品   女性题材   形象刻画   女性角度   女性形象   电影评论   女性主义  
描述: 很高兴能在这个百花争艳的阳光三月参加"‘美丽·电影’——新世纪女性导演电影作品研讨会"。一些电影评论界的专家们提到了不少电影,如《米香》《红颜》《生活秀》等,以及作为中国新锐女性导演当中的代表徐静蕾的系列作品。再看看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即"女性导演电影",显然《米香》和《红颜》应该放在女性题材电影的讨论范畴,它们分别是男性导演白海滨和霍建起拍摄的以女性形象刻画为主的作品。这就涉及到几个概念
从女性角度探究霍桑作品《红字》的翻译
作者: 辛娜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   女主角   海斯特   红字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角度   代表作品   女性主义意识   丁梅斯代尔   男权主义  
描述: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主要代表作品。《红字》中的主人公海斯特是被男权社会以及清教教规所迫害的女性,作者霍桑将这一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形象塑造成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叛逆性的角色,将女性形象提升到了男权主义社会的主体位置,作品中融入了女性主义意识及女主角与命运作斗争的反叛
男权语境中的女权呐喊:对元杂剧女性人物形象的再认识
作者: 吕玲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元杂剧   女子   女性人物形象   语境   赵盼儿   元代文化   女权   女性角度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古代中国就再也没有提供共女子们展示风采的社会舞台,其社会角色被定位为第二性,女子们成了男人的附庸。回顾漫长的社会发展史,我们看不到女子的身影,听不到女子的声音,中国女性仿佛一直蛰伏在历史的地表之下。好在有文学流传,这是一部没有间断的历史:
潘金莲真的罪不可恕吗
作者: 何慕兰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金瓶梅》   中国古典小说   人类基本需要   性心理学   西门庆   女性角度   性行为   潘金莲   女性形象  
描述: 潘金莲真的罪不可恕吗
日本女性学印象
作者: 孟宪范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富士   性别歧视   日本大学   批判意识   女权运动   女子大学   女性学   妇女问题研究   日本女性   女性角度  
描述: 女性学在本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它是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学术表现。70年代中传入日本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兴起 女性学在日本兴起有其社会原因,主要有四点。(1)60年代,随着美国民权运动、学生运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