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1689 条
-
纯粹女性的目光与女性独白:石评梅创作简论
-
作者:
刘瑜
来源:
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观念
“弃妇”
婚姻自主
“菲勒斯”中心
石评梅
旧式婚姻
女性形象
男权中心社会
恋爱自由
自由恋爱
-
描述:
纯粹女性的目光与女性独白:石评梅创作简论
-
评西方女权主义戏剧理论的解构和建构实践
-
作者:
张冲
来源:
戏剧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戏剧史
男权中心
西方女权主义
戏剧理论
女性问题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解构和建构
男权主义
-
描述:
评西方女权主义戏剧理论的解构和建构实践张冲女权主义作为一种争取女性自由平等解放的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已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而将女权主义用于文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则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1975年创立的(符号)杂志(1),后来成为主要的女权主义文...
-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世说新语》
-
作者:
梅国宏
马珏玶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女性观
余嘉锡
叙事者
妇德
《世说新语》
男权中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权中心社会
-
描述: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世说新语》
-
文人精神与人文精神:论郭启宏的新编历史剧
-
作者:
郭晨子
来源:
安徽新戏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情节
卓文君
司马相如
李白
司马迁
王安石
新编历史剧
人文精神
女性形象
文人精神
-
描述:
新时期以来,涌现出不少新编历史剧的佳作,其共同点,在于用现代意识观照历史,使历史剧抒发现代人的情怀。这个创作群体里,有福建的郑怀兴,他多选材于西晋乱世,在他所擅长营造的神秘氛围中勾勒戏剧情节,凸现出他对人性美丑的质疑;上海的罗怀臻趋向于虚构,以寓言化的框架竭力传达他对哲理品位的追求;北京的郭启宏则选择了极负盛名的历史人物为创作对象,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系列。 一 不妨罗列郭启宏的主要作品:《司马迁》 (京剧)、《王安石》(京剧)、《卓文君别传》 (京剧)、《南唐遗事》(昆曲、李煜为主角)、《李白》《话剧》、《
-
男人眼中的魅力女人
-
作者:
邸晓兰
来源:
生活与健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魅力
阴阳和谐
南丁格尔
男人们
《还珠格格》
引起厌恶
人眼
女性形象
人的尊重
-
描述:
果戈里有句至理名言:“美会产生奇迹。一切精神的 缺陷在一个美人身上不但不引起厌恶,反而会特别动人,恶习在她们身上也会显得高雅,可是一旦人老珠黄,女人就得比男人聪明20倍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如果不能引起爱慕的话。”
-
萌萌自述
-
作者:
牛萌萌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点高中
女主角
文化学习
戏剧学
演艺事业
电视台
亚艺术
三十年代
2003年9月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小我的父母就总是教育我做人不但要真实、善良,还要有实力,有质量,有耐力,我记得每当我要做什么事的时候,妈妈就会问我一句话:“你想好了吗?”
-
“小女人散文”批评话语质疑
-
作者:
谢玉娥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社会性别
性别歧视
女性散文
质疑
批评话语
作品
当代散文
女性形象
男人
-
描述:
近两年来,小女人散文作为一种新流行的批评话语不胫而走,在文坛频频出现。可是,如果我们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许多文章在使用这一术语时,都不约而同加上了一个双引号——。这一符号的运用既标明称谓所指有着特定的内涵,同时也提醒我们思考如下一个问题:小女人散文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使用,是否准确、合理、适宜?是否名正言顺?
-
农村题材小说的新生面──孙犁小说的独特性
-
作者:
彭瑞琪
来源: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孙犁小说
鲁迅小说
荷花淀派
农村题材小说
赵树理
现实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
女性形象
京派小说
-
描述:
农村题材小说的新生面──孙犁小说的独特性彭瑞琪孙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第三代作家。他在冀中平原上土生土长,这块平原,令他流连眷念,心驰神往。历史条件和他个人的思想气质决定了他将冀中这块土地,作为他的文学创作的摇篮,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生活,成为他创...
-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主题新释
-
作者:
杨玉珍
来源:
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事业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主题
诗意
爱情
野性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力量
-
描述: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展示了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对立,又蕴含着男性与女性、忠诚与背叛、真与美、善与恶、罗马世界与东方世界的矛盾冲突,正因为如此,它表现了莎氏剧作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充满野性与力量、诗意和美
-
“五四”以来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衍变、发展略论
-
作者:
洪永春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理想爱情
发展略
女性题材
女性主体意识
新女性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作为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她们的发展水平,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自“五四”以来,尤其到了文革后的新时期,关于女性题材的小说日益受到广大女作家的独衷和青睐,而且以她们富有实绩的艺术成就,形象地记录了中国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从觉醒、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动态化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