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聊斋志异》的女性意识
作者: 黄德烈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尊严   封建社会   反抗精神   女性意识   中国文学史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短篇小说  
描述: 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以其传世名作《聊斋志异》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人们在评价这部几乎耗尽作者毕生精力的名著时,多从“浪言孤鬼史,抒发磊块愁”的角度入手,其实,《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方面,也有其独到地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女性网站现状漫议
作者: 王音洁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门户网站   《精品购物指南》   价值理念   女性角色   日本女性   内容设置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女性网站   数字化家园  
描述: 女性网站现状漫议
电视对女性之关怀
作者: 王方   马蒂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师范大学   女性主义研究   行为方式   女性观   女性角色   思维方式   电视新闻记者   女性形象   电视剧   男性视角  
描述: 电视对女性之关怀
谢栩
作者: 王庆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素质   个体户   警官   上帝   演出   北京市   表演   女性形象   电视剧   传奇  
描述: 1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电视剧《许世友传奇》的演出,一下子迷上了表演。以后,她相继在电视连续剧《仅次于上帝的人》、电视剧《为了悲剧不再重演》、《警官如是说》等剧中扮演了几个有光彩的女性形象。儿影厂拍电影《普莱维梯彻公司》,她演一个个体户,她演来维妙维肖,令人翘指。17岁时,适逢北京市几大单位举办“选美”活动,有一千多姑娘参赛,谢栩凭借姣好的容貌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圈。但这项活动却因故停办了,留给她几多惆怅。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女性艺术家   女性名   中国艺术   纺织业   雕塑家   艺术创作   女性形象   母系氏族   中国女性  
描述: 翻开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当今,都有艺术闪光。如果问中国女性和中国历代艺术的发展,关系何在?她们对中国艺术有哪些贡献,能够找到的具体例证是不多的。母系氏族条件下,女性是社会生产的主要从事者。原始玉器和彩陶等,不必说出自她们的巧手。工艺方面,元代有黄道婆,明代有韩希孟,明末清初有沈寿,在同女性最亲和的领域如纺织业上有重大贡献。此外,很难找到响亮的女性名字。绝不是说妇女在几千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新视角   新时期文学研究   新著评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海南   女性形象  
描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总目录
温庭筠研究论著目录
作者: 王淑梅   黄坤尧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菩萨蛮   温庭筠   师专学报   大学学报   唐宋词   研究论著   唐代文学   温度箱   女性形象   温度范  
描述: 甲:专著1.《温度筠诗选》,吴遁生著,上海商务印书馆30年版,又香港大光出版社73年6月版2.《温韦词研究》,美尚贤著,台北71年7月自印本.
《阅读与写作》2010年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阅读   诗歌创作   写作   中篇小说   爱情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意象   晚清小说  
描述: 《阅读与写作》2010年总目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总目次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科学版   宁波市   研究述评   总目次   大学学报   探究   制度构建   女性形象   文学研究   视角  
描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总目次
观点
作者: 陈子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方式   时代背景   传统工笔   艺术理念   表达方式   观点   审美趣味   当代女性   绘画形式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当下艺术表达方式和审美方式日趋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空间从艺术理念和语言的层面去重新认知传统工笔画中的审美趣味。它不应是一个绘画形式和种类的"继承",而应该是作者价值观、艺术观的呈现。
< 1 2 3 ... 1153 1154 1155 ... 1164 1165 11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