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西北民歌“花儿”中的“牡丹情结”
作者: 孙辉   来源: 甘肃民族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州型“花儿”   西北民歌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潜倾   “牡丹情结”   精神分析学   成因   女性形象   心理学分析   类型   洮岷型“花儿”   集体无意识  
描述: 浅析西北民歌“花儿”中的“牡丹情结”
自我意识的回归——台湾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作者: 刘海霞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确立   处境   年代   女权主义   中国   女性人格   台湾省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女性形象  
描述: 自我意识的回归——台湾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论二十世纪末女性小说中的民间关怀精神
作者: 陈宁   来源: 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女性小说   池莉   《做绢人的孔师母》   方方   女性形象   铁凝   《云破处》   《永远有多远》   心理   民间关怀精神   政治   20世纪末期   文学评论  
描述: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到民间去”的文化要求一直贯穿始终。到二十世纪末,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
喜剧中的悲剧——浅论《救风尘》的三个女性
作者: 刘艳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赵盼儿形象   戏剧   元杂剧   《救风尘》   关汉卿   宋引章形象   悲剧   宋母形象   女性形象   文学研究  
描述: 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救风尘》被公认为是元杂剧中写得最好的喜剧之一。它虽是一部大团圆结局的轻喜剧,但若就剧中女性人物的命运来说,又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在剧中,赤手空拳的弱女子虽然靠智慧战胜了恶势力,但就在这种弱势群体战胜强权的欢笑中,却又饱含着封建制度下妇女们拂拭不尽的眼泪。
论《永别了,武器》中暗含的次情节——海伦·弗格森的女性同性恋倾向
作者: 米莱姆·门德尔   姜哲军   来源: 呼兰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克莱   女性同性恋   凯瑟琳   女主人公   海伦   武器》   弗格森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永别了   次要人物  
描述: 本文译自《海明威评论》1994年秋季号,《海明威评论》,爱达荷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专门论述海明威的著名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弗格森作为次要人物的心理和人格倾向,用大量事实以及对原著作细致的研究,阐述了弗格森与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之间的女性同性恋情结,同时分析了次要人物弗格森与盖奇小姐对两位主人公性格塑造的辅助作用,并且还指出了作家海明威用第一人称作为小说叙述者及主人公的局限性.其中,对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与弗格森之间的同性恋观点的提出,在国外最新海明威研究中还属首次,观点新颖,论据充实,颇具前沿性
《汉宫秋》王昭君悲剧形象特色谈
作者: 任冠之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爱国主义   戏剧   王昭君形象   马致远   《汉宫秋》   元代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民族感情   艺术特色  
描述: <汉宫秋>中所塑造的王昭君既不同于历代文学作品中含悲抱怨的昭君形象,又有别于我国早期古典悲剧中薄命红颜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刚柔相济、深明大义、饱含着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的具有悲剧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自主意识的演变及其审美特征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春桃   祥林嫂   妇女解放   繁漪   自主意识   现代文学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文学研究   陈白露  
描述: 考察现代文学中的几位典型女性形象如:祥林嫂、陈白露、繁漪、春桃等,我们从中可发现这样一条轨迹,即现代女性自主意识的由来丧失到回归再到重塑,同时也获得了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几点启示。
日治時期臺灣歌仔冊內底e女性形象kap性別思維
作者: 張玉萍   来源: 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語文學   守節   惡女形象   性別   女俠   女術士   烟花女子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歌仔冊   台灣文學  
描述: 日治時期流傳ti台灣民間ê歌仔冊,除了是當代生活娛樂真重要e一部份,閣較是臺灣歷史ê過程當中tsio數運用民間語言來書寫e文學瑰寶。文本當中豐富、多元e女性形象,特別成做女性長期以來ti歷史欠席e補充,是一個觀看女性姿態、理解女性生命情境e重要門窗。閣加上,日治時期是維新風潮進入臺灣、新舊觀念透濫沖激e重要時期,歌仔冊文本所反映e性別文化思維kap時代氣氛之間e關係,特別值得斟酌kap稽考。所以,即份論文e目的是beh以日治時期流傳ti台灣民間e歌仔冊為文本,ui「性別議題」e
中国话剧女导演研究
作者: 顾春芳   来源: 上海戏剧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性思维   现实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人文关怀   知识分子心理构成   女性言说   阴阳刚柔   女性形象   现代精神   女性主义   新时期戏剧   悲悯意识  
描述: 新时期之后,中国剧坛崛起的女导演群体构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从北京的陈颙、张奇虹、林荫宇、陈薪伊、曹其敬;上海的苏乐慈、雷国华,到四川的查丽芳,广东的王佳纳,还有近两年较活跃的青年导演田沁鑫。这些女导演虽然在创作观念和创作风格上呈现各自的特质,但是同作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话剧导演,在她们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导演事业的进程中,以女性的细腻敏锐的婉约风格或奔放热情的豪迈气息诠释着历史、现实和人生。女导演日益成为中国戏剧艺术不可忽视的力量,她们踌躇满志地登上戏剧艺术的圣坛,创造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意义,富有个性
藏族美术史(连载)
作者: 康·格桑益西   来源: 西藏艺术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风格   塑造   拟人化   山神   第四节   民俗   女性形象   公元前   连载   藏族   艺术感染力   神祗   第二章   美术史   万物有灵   形色   世纪   造像  
描述: 藏族美术史(连载)
< 1 2 3 ... 1163 1164 1165 11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