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61 条
-
丁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静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色彩
爱情理想
女性小说
莎菲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
丁玲
女性自我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丁玲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引起世人的注意。她心理和思想上的成长轨迹,更揭露出在封建意识笼罩下女性解放的艰难。丁玲把几千年来沉积于女性心中对男人的仰视变为俯视的心态历程,做了深层次的透视,从而树起了女性主义的旗帜。
-
《紫颜色》与菲洛美拉神话的互文性
-
作者:
王远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革命性
叙事策略
颜色
女性小说
神话原型
黑人女性
故事
读者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通过故事模式、叙事策略及女性形象三方面的分析比较艾丽斯.沃克的长篇小说《紫颜色》与菲洛美拉神话,得出两者具有明显的互文性。从表面上看,这部黑人女性小说依附了西方神话,但经过深层次的分析,笔者得出结论,小说实际上是颠覆了神话对女性的规诫,带有强烈的革命性。
-
茨威格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岩梅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理想
女主人公
资本主义
茨威格
女性小说
世界文学
斯蒂芬·茨威格
作品
女性形象
家庭女教师
-
描述:
文学即人学。描绘人,描绘女性,特别是展示女性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是世界文学不可忽视的方面。在世界文学的女性画廊里,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其独特视角、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一批茨威格式的女性形象,为世界女性画廊增添了新的光辉,茨威格为此也赢得了“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家”的荣誉。
-
自由的限度:莱辛,张洁,王安忆比较
-
作者:
林树明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王安忆
乌托邦诗篇
西方女权主义
张洁
自由女性
妇女作家
自由的限度
女性形象
《金色笔记》
-
描述:
自由的限度──莱辛、张洁、王安忆比较林树明(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中文系)在西方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妇女运动。第一次约发生在1815年至1914年间,欧美女性为自身赢得了财产权和子女所有权,还相继获得了选举权;第二次运动从本世纪50年代末至今,广...
-
职业女性:异化与回归:论徐坤近期女性小说
-
作者:
文小妮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生命体验
女性小说
事业成功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小说月报》
徐坤
异化
-
描述:
20世纪影响最为宏大的运动恐怕要数妇女解放运动了 ,这是为争取完美的人类生活而掀起的种种运动的一部分。这次运动最为直接的成果就是使大批的妇女走出了客厅——厨房——卧室的狭隘圈子 ,真正成了一个“社会的人”。也就是说 ,妇女在社会上活动首先不再是以性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是作为一个与男人毫无二致的人。大批职业女性的出现 ,是这个男性社会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同时 ,大批职业女性的出现也为文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使我们的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彩。走出客厅的女人们 ,在获得了感情与智能的深层解放之后
-
近几年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管窥
-
作者:
陈力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男权社会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女性艺术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有轨电车
-
描述:
近几年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管窥
-
现代美国妇女的困境与自救:论当代美国女性小说
-
作者:
罗婷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当代美国
女性小说
女作家
自我意识
美国妇女
普拉斯
美国女性文学
现代美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美国女性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以凯特·肖班的《觉醒》为代表作,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开始客观地反映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朦胧的反抗意识。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新女权运动的到来,美国女性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小说便成了她们倾诉感情、表露思想的最佳方式。她们以自身特有的生活经历,反映妇女属于男性的屈辱境遇和被压抑的心理状态;以独特的视野和创造,表现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独立存在的价值。本文将从当代美国女性小说的角度论述现代美国妇女从消极
-
新时期女性小说落潮原因初探
-
作者:
何令华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新时期
女性小说
女作家
妇女解放
女性价值
女性意识
贤妻良母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时期女性小说落潮原因初探何令华(一)粉碎“四人帮”后的头几年里,女性小说创作可以说是新时期文坛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之一。张洁、谌容、张辛欣、张抗抗、王安忆、铁凝、程乃珊等相继登上文坛,她们以其细腻的文笔,丰富的情感;独特的经验不可置否地表明:具有独立...
-
第三届中日女性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
作者:
刘伯红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妇女
女性小说
研讨会
女性学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性别观念
女大学生
中日女性
认知方式
-
描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日本研究所和日本城西大学联合召开的“第三届中日女性学研讨会”于1998年9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香港的50余位学者参加了关于女性学的教学、女性与经营、女性主义调查、女性与发展、女性主义与文学等主题的研讨,...
-
张爱玲小说中七巧与霓喜形象分析
-
作者:
李婷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女性小说
《连环套》
《金锁记》
形象分析
七巧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
描述: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也特别关注这两部作品。夏志清在文学史上给张爱玲定位时,曾将《金锁记》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在二十三年的沉淀之后,又重新提笔将《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可见她对《金锁记》恋恋不舍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