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性社会】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镜花缘》女性形象局限性的解读
-
作者:
刘志凤
来源:
沧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花缘》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小说,作品展现了女性对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素来被誉为女性主义小说。但客观而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未完全解放,其形象以男权为底色,其思想还未突破封建男性中心社会的藩篱,她们行为的前提依然是以男性为中心。
-
家庭中的女人——艾丽丝·门罗笔下家庭女性的部分解读
-
作者:
魏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丽丝·门罗
女性意识
家庭
男性社会
-
描述: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艾丽丝·门罗在其创作的诸多短片小说之中,女性人物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整部作品的核心。在她的笔下,各式各样的女人们展现着自己单调乏味,但又发人深省的生活。特别是在现代家庭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之路,更是作者大谈特谈的内容。作者借助平淡的笔调,为我们精准地展现了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意识的存在方式。她那贴近生活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丰富的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她们面对男性话语权或反抗,或者隐忍,或者逃离。不论怎样,女性的失落在其中让人泫然。
-
《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对女性把握自身命运的探索
-
作者:
熊洁
王伟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命运
男性社会
和谐共存
-
描述:
《荆棘鸟》是一部家世小说,以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的故事,展示爱与命运的主题。本文从三代人中四位女性:玛丽·卡森、菲奥娜·克利里、梅吉·克利里及朱丝婷·克利里的人生历程来剖析女性在追求对其自身命运的把握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与男性社会的冲突,而这冲突也体现了妇女在追求独立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由此得出此过程也是人类两性追求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存的过程的结论,从而提升了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
-
一个女人的斗争:《菊花》中伊利莎的心理历程解读
-
作者:
吴卞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里历程
伊利莎
男性社会
抗争
-
描述:
斯坦贝克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关注女性生活及心理状态的男性作家,他的小说《菊花》就是一篇典型的从女性角度出发描写一个在男性社会中挣扎、觉醒却最终失败的女性形象。本文力求分析女主角伊利莎的心理历程,为众人展现女性主义精神的萌芽情形,并探讨男性社会里女性的压抑与悲惨命运。
-
《卡斯特桥市长》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
作者:
何睿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社会
《卡斯特桥市长》
女性主义角度
-
描述: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经济制度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卡斯特桥市长>一书中三名女性角色的性格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男性对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要求的变迁.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人物形象
-
作者:
刘品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汤亭亭
杂交性
男性社会
《女勇士》
女性主义
-
描述:
由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创作的小说《女勇士》分为五个篇章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华人女性的人生经历和传奇故事,既歌颂了传统中国女性的特有优秀品质,也突出了华人女性身上的自由、独立、坚强、勇敢等新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华人女性形象的重塑,也是对男性社会歧视女性、压制女性自由发展、限制女性思想的抗争。下文将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女勇士形象的杂交性和女性形象蕴涵的女性主义思想三个方面,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和诠释文学作品《女勇士》中的人物形象
-
名声与牺牲主题下的天使与“妖女”形象——评《红颜》中的小云形象
-
作者:
朱茂青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牺牲
母性
名声
男性社会
天使
拯救
-
描述:
《红颜》中成功地描写一位在男人眼中的妖女,实则是天使的新型女性形象。当与她有染的男人都在保全自己的名声时,她独自承担起男性中心社会强加在生活上的恶名。正当她在麻木地生活时,是她的儿子唤醒了她内心的母性,从而完成了自我的内心精神的拯救与超越,承担起拯救男人的天使角色,为自己,为儿子,也是为了那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社会。
-
谈谈“解放男人”
-
作者:
蓝怀恩
来源:
南方周末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性别化
男性文化
国际妇女节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解放
历史创伤
男性性功能障碍
社会新闻版
性别权力
男性社会
-
描述:
谈谈“解放男人”
-
一个中国女作家眼中的日本女性文学
-
作者:
徐坤
来源:
北京日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主义运动
女作家
当代女性作家
二十世纪后半叶
成长体验
日本女性
女性书写
男性社会
女性性心理
川端康成
-
描述:
一个中国女作家眼中的日本女性文学
-
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郭珊珊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中国电影
导演
年代
女性意识
电影创作
解读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男人
-
描述:
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素瓦·特吕弗曾深有体会地说过:“电影是女性的艺术”。的确如此,电影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它的叙事从未离开过女性这一话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曾经历过一次历史的辉煌。电影导演们塑造了一大批表现女性内心体验,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但进入90年代,导演们在创作时更多地考虑市场票房,女性的声音在逐渐削弱与消解,女性意识也呈退守状态。她们不是被男性声音所覆盖,同化于强势的男性表达.就是在与男性影像话语“共谋”中陷落。整体说,女性在1990年后的中国电影文化中基本上是缺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