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理论
-
作者:
陶曦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节目
刻板印象
广告商
女性主义者
电视研究
西方女性主义
肥皂剧
女性特征
女性形象
家庭主妇
-
描述:
女性历史的重述,到20世纪下半页有了明显的改善。巧合的是,电视这时恰好成了最流行的娱乐消遣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始,西方关于女性和电视节目的书籍铺天盖地而来,理论家们批评电视节目再现和强化了当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即父权制。冈特认为,现实生活中那些被解放了的女性,与电视上描绘的那些
-
《青草在歌唱》中玛丽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艺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意识
青草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视角
女性命运
作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青草在歌唱》是莱辛的成名作,自1950年出版以来一直广受赞誉。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分析《青草在歌唱》的白人主妇玛丽的女性形象,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探讨白人主妇玛丽女性命运和女性主义意识。多丽丝·莱辛以丰富的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并于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还荣获了欧洲另外的文学大奖,如毛姆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
作者:
潘蒙科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者
情感
反传统
简·奥斯汀
婚姻
理智
作品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女性社会地位
-
描述:
简·奥斯汀(1775—1814),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其作品《理智与情感》的问世对于当时充斥于英国文坛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是一种强力冲击,冲破了由这种庸俗无聊的假浪漫主义所制造的沉闷感伤局面。凭借女性独特入微的观察力以及对生活的体会,奥斯汀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将几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生动地描绘出来,特别是对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故事的讲述更是引人入胜,极具戏剧性。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改变了当时的写作风气,还形成了轻松幽默、充满戏剧性冲突的写作新风。
-
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进程
-
作者:
王军
来源:
国外理论动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理论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者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
文学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女性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历史悠久,然而在20世纪初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下,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历了引进、吸收、扬弃、改造和重建的过程,也就是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相结合的过程。现在,这个过程正迈向另一个新阶段———构建系统化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开始中兴,并成为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界定,中国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人们通常将女性文学分为“广义的女性文学”和“狭义的女
-
是女性主义创作吗
-
作者:
杨春雪
朱丹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者
迟子建小说
女权主义者
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作家创作
-
描述: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思想资源、理论框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女性主义创作和批评的横向移植。在中国,由于缺乏女性主义创作和批评产生的土壤,女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当然会受到中国特色的文学环境和作家独特的创作心态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它也确实成了中国当代文坛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很多女性作家创作表露出来的观念、思想、艺术风格和话语意识都已经构成了世界女性主义的一个独特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女性作家的创作就更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迟子建的文学创作也被纳入了这个批评视野,但具体考察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考察迟子
-
《到灯塔去》:女性、自我与生命归属
-
作者:
李静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女性视角
女性主义文学
伍尔芙
女性主义者
文学理论家
当代女性主义
玛丽
伊格尔顿
拉姆齐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她在作品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审视和阐明现实生活。伍尔芙在作品中所塑造出许多个性鲜明、生动可感的女性形象,并对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等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使其作品成为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和经典的文学研究范本。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玛丽·伊格尔顿曾指出,伍尔芙是当代女性主义论争开创之母,她宣布了许多后来的女性主义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
与男性面对面的冷眼
-
作者:
贺绍俊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怀
内在矛盾
《玫瑰门》
女性主义者
尹小跳
铁凝的小说
男性叙述者
《对面》
女性形象
《大浴女》
-
描述:
与男性面对面的冷眼
-
从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
作者:
滕金秋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性别歧视
托妮·莫里森
女性主义者
奴隶制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
-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黑人女作家。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并在1988年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评论家的极大兴趣,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由于托妮·莫里森的黑人及女性身份,小说《宠儿》深深根植于非裔文化传统和黑人女性的独特体验及经历。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莫里森突破传统文学经典中黑人女性的刻板模式,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揭示种族
-
女性缺席的影像世界——浅析第六代电影的性别色彩
-
作者:
宣宁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八十年代
第六代导演
性别特征
电影创作
男性化
表达方式
女性主义者
色彩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89年张元的《妈妈》到贾樟柯即将上映的《世界》,第六代电影人的艺术实践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伴随着第六代的逐步成熟,学术界对第六代的研究也不断深化。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第六代的电影,企图在电影现念、电影形态、义化蕴含等视角的透视下全面解析第六代的影像景观。然而长期以来有一个独特的解读视角却一直被我们忽略,这就是对第六代电影做出性别分析。在中国给电影贴上性别的标签始至八十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引入,继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女性电影创作和评论的高潮。在第四和第五代中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电
-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隐蔽性
-
作者:
牟仁莉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萨拉
意识形态
叙述者
法国
女性主义者
新女性形象
后现代
神秘性
男权意识
小说
-
描述:
在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女主人翁萨拉的形象成为文学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她独立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大多数读者和批评家认为萨拉是典型的后现代新女性形象。然而,一些杰出的女性主义者认为,萨拉这个人物只是男性的幻想和男权意识形态下被审视的客体。通过对这本小说的细读就可以发现,萨拉的外表、行为以及性格全都是通过作者,潜在叙述者和男主人翁查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