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末教会女校的创兴及其影响研究
作者: 陈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兴   教会女校   女子教育   清末  
描述: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妇女地位日益重要的今天,女子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可以说,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女子教育,在中国古代虽然有女子教育,但却没有正式的女子学校教育,女子学校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出现的。鸦片战争以后,凭借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在中国开放的口岸城市兴办起教会学校,由于女性的弱势地位,教会女校开始在中国出现并成为教会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其启发,妇女的教育权利及其自身价值逐步被国人关注。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缓慢的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转变社会
20世纪初中国女子教育和女性文学
作者: 王娟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子教育   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是以从1844年中国第一家教会女校到1920年大学对女生开放这段时间为限,以中国的女子教育与女性文学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阐明20世纪初只有在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现代女子学校教育之后,才得以形成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这一观点。 从1844年中国第一个教会女校,到1898年中国第一个自办的女学堂,再到1920年女子...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1837-2000:女性主义视角
作者: 丁坤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   女子教育   女性主义   教育公平  
描述: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端于19世纪初,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虽曲折起伏却成绩斐然。从1837年奥柏林学院首次招收女生到如今女性几乎在高等教育各阶段全面赶超男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实现了量的突破;从追求入学权到关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性别平等,从模仿男校到尊重女性特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实现了发展理念的突破;从聚焦主流群体到满足不同女性群体的要求,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实现了多样性发展。纵观这段历史,可以发现,这是美国女性主动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历史。作为一个历史中的弱势群体,女性追求高等教育权利的过程中尤其容易受到
探析明治文学作品中“新”女性的精神世界——以夏目漱石早期三部曲中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吴二林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苦闷   迷茫   女子教育   文明开化   新女性  
描述: 明治维新及随之而来的"文明开化"让很多接受了中、高等教育的女性成了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但由于明治中、后期的维新政策以及冷酷的社会现实,让她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经历了迷茫、孤独、苦闷的精神历程后,最终还是回到原点——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在家相夫教子,根本没有自由,也无法获得真正的解放。
略论二战后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作者: 高惠蓉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女子教育   教育平等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在数量上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其特征和轨迹相比二战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男女同校教育制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实施,曾经作为女子高等教育领头羊的美国女子学院出现了数量和规模上的大幅缩减。女性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逐步普及,使女性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地位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此外,女性继续教育的理念也在这一时期推出并发展成熟。
社会转型与近代徽州乡村妇女生活的变动
作者: 张小坡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职业   徽州   女子教育   社会转型  
描述: 近代徽州乡村妇女在田间劳作之外,走出家门,受雇他人,以获取经济收入,无论从业范围还是层次,都有较大的改变,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近代徽州女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男女同校,接受了新教育、新思想的徽州女性努力重塑独立的人格,在成立妇女组织、发起妇女解放运动、追求婚姻自由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论苏菲.逢拉罗许在《史黛汉小姐的故事》中的女性乌托邦思想
作者: 卢盈如   来源: 东吴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菲逢拉罗许   女子教育   女性乌托邦   史黛汉小姐的故事   自然性  
描述: 蘇菲.逢拉羅許是德意志十八世紀狂飆突進時期的女作家,也是德意志社會第一位出版暢銷長篇小說的女作家。也有人說她是德意志第一位出版女性烏托邦長篇小說的女作者。拉羅許出生在一個不容許女性以自己的名稱公開出版自我創作的年代,她曾有想要接受更高身教育的願望,並想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但這些心願都被她的父親扼殺了;嫁為人婦後她也不被容許依照自己的心願親身教養自己的女兒,而讓人將自己的女兒送入修道院,因此,她追求一個她自己的女性烏托邦,一個能讓女兒親身接受母親教養,讓女性能廣受教育,並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愛情的女性烏托邦,而
从道德谴责到法律审判: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席上珍自杀案研究
作者: 刘曼丽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公道   法律审判   自杀   女子教育   新女性  
描述: 1922年发生在上海《商报》馆的席上珍自杀案,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席上珍委托《商报》经理汤节之买卖股票,因投资失败而自杀。尽管也有将席上珍的自杀归于她自身的原因,及兴起的女子教育的缺陷,但社会舆论多谴责汤节之,认为是他诱使席上珍委托他买卖股票,是他不遵守商业道德的“诈欺取财”,逼死了席上珍。在妇女组织、同乡会等社会团体为席上珍喊冤、从道德上谴责汤节之,呼吁对汤节之绳之以法,在这样的社会舆论呼吁和帮助下,汤节之被告上法庭。在对汤节之长时间的法律审判过程中,控辩双方围绕汤节之是否有罪,进行了反复辩
清末民初才媛姚倚云研究
作者: 徐丽丽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范当世   年谱   姚倚云   女子教育   女性文学  
描述: 清末民初苏皖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姚倚云,成长于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的桐城姚氏,后嫁与近代著名诗人范当世,又走进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其一生,扮演着大家闺秀、贤淑妻子、新式继母、知名女诗人及开风气之先的女教育家等诸多不同社会角色。姚倚云才丰、学富、识广、情深、德厚,所创作的诗词文作品表达了其所思所想、所历所悟,从闺阁突围,记录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跌宕,表现出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鲜明特征,为后人留下了中国传统女性随着社会风云变幻主动应对的清晰图景。本文主要以姚倚云为研究对象,从其家学渊源,伉俪情深,教育事业,交游关系,
现代日本的“女性与高等教育”
作者: 天野正子   陈武元   来源: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学   高等教育   女性学   女子教育   日本   入学率   学历  
描述: 现代日本的“女性与高等教育”
< 1 2 3 4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