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重塑“娜拉”:男性作家的期盼情怀,拯救姿态和文化困惑
作者: 丁帆   陈霖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十年代以来   男性作家   “娜拉”   妇女解放   作家主体   文化困惑   乡村女性形象   文化意识   男性中心   传统文化  
描述: 本文在较为阔大的文学和文化背景上,从创造主体和创造对象两个方面,考察八十年代以来男性小说家创造的出走的乡村女性形象群落,探求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时代精神及作家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指出它在乡土小说史和妇女解放主题表现上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小说家们的男性中心文化心理造成的矛盾困惑及其对把握对象的负面影响,呼唤作家主体对更为博大的现代意识的求致和男性中心文化意识的超越。
才子佳人犹未了:评何立伟的中篇小说《老康开始旅行》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立伟   女研究生   现代女性意识   女性人物形象   中篇小说   男权思想   风流才子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开始旅行  
描述: 看完了何立伟新近发表的中篇小说《老康开始旅行》(《钟山》2 0 0 1年第 3期原载 ,《小说月报》2 0 0 1年第 10期、《中篇小说选刊》2 0 0 1年第4期转载 ) ,不得不佩服何立伟老到
传统文化中的女人命运——《白鹿原》女性形象评析
作者: 陈贞权   来源: 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忠实   婚姻悲剧   《白鹿原》   形象评析   命运   白嘉轩   鹿子霖   传统文化   性压抑   女性  
描述: 一、《白鹿原》中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是凄惨而死。陈忠实在写男人嗣续传统的同时,写了一批被传统文化搅裹、吞噬的女人 巴尔扎克“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的话不但被陈忠实写上《白鹿原》的扉页,而且也被陈忠实融入了整部作品。《白鹿原》可说是一部中国一个古老民族的断代史。与历史学家
理性意识与文化超越:谈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沈光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文化超越   小说创作   贾平凹   自觉意识   女性形象塑造   理性意识   传统美德   伦理秩序   传统文化  
描述: 当贾平凹热情地把商州文化引进他的文学世界的时候,当古老文化中律动着现代意识和改革观念的时候,贾平凹似乎在整体的错位逆转中有意保持某种局部的稳定性。尽管这种表面上的稳定隐含着深层的断裂变形,但也掩饰不住作者对这种稳定局面的留恋与兴趣。如果我们稍微浏览一下贾平凹一系列
叶梅小说的独特贡献
作者: 牛玉秋   来源: 黄河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两种文化   理解   女性主义小说   独特贡献   土家族   文化背景   思想资源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描述: 叶梅的小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小说。收在《妹娃要过河》和《回到恩施》中的有些篇章已经是九十年代初的旧作,但今天重读仍有新的感觉和新的理解,这应该归功于她在小说中的独特贡献。叶梅小说的独特贡献首先来自她自身独特的
寡妇道德与传统文化——兼论《寒夜》的爱情悲剧根源
作者: 王兆胜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树生   妇女解放   汪文宣   爱情悲剧   家庭文学   母亲   丈夫   悲剧根源   寡妇   传统文化  
描述: 恩格斯说过,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程度的尺子。因此,女性命运作为一个热门话题一直受到人们热切的注视。文学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研究者过于将目光集束于那些受西方现代意识冲击而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知识女性形象身上。而远离现代文明、囿于封建伦理枷锁之下的女性落伍者显然被冷落了。而这落伍者中的落伍者——寡妇形象,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论及也大多以压制个性萌生,有着家长威严的母亲角色被印证,而做为深含着中国伦理文化的寡妇角色,从未得到整体意义的诠释。纵而观之,从古代家庭文学的焦母(《孔雀东南飞》)、崔母(《西
论林语堂小说人物与文化
作者: 朱东宇   来源: 大庆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京华烟云》   家庭小说   文化品格   小说人物   儒道融合   林语堂小说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传统礼教  
描述: 30年代,林语堂以小品在国内博得“幽默大师”的名号。出国以后,又以小说在西方“红透半边天”。其小说创作成就虽不如散文小品,但影响却远在散文小品之上。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瞬息京华》),是作者献给西方的“福音书”,曾畅销欧美,是作者引以“自豪”,认为可以“传世”的杰作。但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在西方与在国内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认为“《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是现代的《红楼梦》”①;在国内,则认为它缺乏真实性而并不欣赏。林语堂小说同他的文化论著《生活的艺术》一样,意在向西方传扬中国文化
柔性的职业应对
作者: 雨萱   来源: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辽宁师范大学   应对策略   女人味   性格特征   中国文化传统   肯定语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发声方法  
描述: 女性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多地担当起重要的角色,女部长、女省长、女市长、女厂长、女校长等,有些职业女性更是多于男性,这恐怕就是因为她们身上具有女人味儿的缘故。女人味儿,其实谁都很难说得非常清楚,但女人身上的娴静、淑然之气是性别特有的,这种特有的气质,就能以柔克刚,发挥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势:起步的基石和超越的负累——对贾平凹创作整体的一种把握
作者: 江开勇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商州   创作行为   贾平凹小说   新时期   超越   女性形象   定势   传统文化   理性批判  
描述: 问题的提出无论是从哪一种意义上讲,贾平凹的创作行为态势都构成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他的生活有两次大的转折:一次是他告别了商州故土,踏进高等学府大门并成为一个“城里人”;一次是他在创作的一度徘徊之后,结束了流寇主义,一头扎进了中国人文地理版图的一隅——陕南商州。从此,新时期文坛上,“商州文化”同“吴越文化”(李杭育)、“楚文化”(韩少功)、“中亚草原文化”(张承志)、“太行山文化”(郑义)等等共同融入庞杂繁复的中华民族文化系
缠绕的命运花环:谢飞电影中部分女性命运设置的文化指向
作者: 郭涛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文化反思   艺术家   女性命运   缠绕   作品   谢飞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花环  
描述: 每一位艺术家在他进行创作的时候必然要带上时代的烙印,他的作品不仅是历史更叠、时代演变的“铭文”,也深刻地映现着自己精神追求的烙印。当我们寻绎艺术家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作品之后,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些不变的东西,如狂风吹后,真金始现。
< 1 2 3 ... 9 10 11
Rss订阅